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改变与临床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的改变与临床意义分析

马涛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62)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血清IL-18的含量。结果:观察组发病后第1d、7d的血清IL-1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两组差异对比P<0.05;而发病后第14d、21d的血清IL-1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第1d血清IL-18含量与第7d、14d、21d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而第7d则显著高于第21d,且差异比较P<0.05;而其余各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间,可能存在IL-18的参与,而通过对患者IL-18的水平改变进行动态观察,有利于对其病情变化进行监测。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改变;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009-0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andanalyzethechangesofseruminterleukin-18(IL-18)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anditsclinicalsignificance.Methods20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treated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studygroup,and20healthysubjectswerechosenasthecontrolgroup.ELISAwasusedtodynamicallydetectserumIL-18inthetwogroups.ResultsAftertheonsetoftheobservationgroup,theserumIL-18contentof1Dand7d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P<0.05,buttheserumIL-18contentof14dand21daftertheonsetofthedisease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TheserumIL-18content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7D,14d,21d,andP<0.05,whilethe7d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21d,andthedifferencewasP<0.05,whilethedifferencebetweentheothergroupswasnotsignificantP>0.05(1D).ConclusionIL-18maybeinvolvedintheacuteperiod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ItishelpfultomonitorthechangesofthepatientsbyobservingthechangesofIL-18levelsdynamically.

【Keywords】Acutecerebralinfarction;Seruminterleukin-18;Change;Clinicalsignificance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其能诱导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细胞内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转化酶(ICE)、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同时能促进T细胞增殖,并对IL-4、IL-10的产生进行抑制,并且能加强Fas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以及增强THL、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1,2]。本文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的改变与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为45~83岁,平均年龄为(66.12±3.48)岁。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为46~85岁,平均年龄为(67.23±4.57)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血清IL-18的含量。具体为:两组均于空腹状态下对外周静脉血进行采集,采集量为2mL,离心后取血清在-20度条件下进行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18含量,严格按照ELISA药盒(产自法国Diaclone公司)说明书进行测定。即将标准品100μL加入96孔板中,封板后在37摄氏度下保存90min,除空白板外均进行洗板。每孔加入50μL生物素标记的IL-18,封板后在30摄氏度下保温180min,之后洗板;每孔加入50μL素-辣根过氧化物酶以及链霉素亲,在30摄氏度下孵育30min;每孔加入100μLTMB,避光30摄氏度下保温15min。将酶标仪启动后,每孔加入10μLH2SO4(终止液)混匀,自450nm处即可读数。以吸光度值和标准品浓度作标准曲线,在标准曲线上读出各标本的测定值。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χ2检验计数资料,t值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发病后第1d、7d的血清IL-1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两组差异对比P<0.05;而发病后第14d、21d的血清IL-1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第1d血清IL-18含量与第7d、14d、21d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而第7d则显著高于第21d,且差异比较P<0.05;而其余各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据有关研究表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在发病24h内,会出现明显的IL-18含量增高,且其与脑CT低密度值、中风评分、血沉等呈正相关[3]。而在其他缺血性损伤性疾病发生时。可能存在IL-18的参与,因此其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预后的一个判断指标。据有关临床研究报道称,在发生低氧性脑损伤以及急性缺血脑损伤的过程中,其炎症反应较为明显,而T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因而会释放出较多的IL-18、IL-1β、肿瘤因子等炎症细胞因子[4]。而针对处于急性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IL-18的含量会显著上升,且IL-18的含量与脑CT低密度体积、血沉等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表明在此类患者的病理生理中,IL-18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的改变对其病情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5]。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发病后第1d、7d的血清IL-1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发病后第14d、21d的血清IL-1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第1d血清IL-18含量与第7d、14d、21d相比显著P<0.05;而第7d则显著高于第21d,且差异比较P<0.05;而其余各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间,可能存在血清白介素-18的参与,而通过对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的改变进行动态观察,则有利于对其病情变化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

[1]刘国玲.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9:78-79.

[2]王星.检测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18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58-59.

[3]张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意义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2279-2280.

[4]郭翠凤.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9:72.

[5]曾庆范.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IL-6、CRP及sCD40L的相关性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