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地理纪录片中国家形象符号价值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论人文地理纪录片中国家形象符号价值选择

许有鸾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符号是文化传播的介质,也是文化得以传播的根本原因。人们之间通过符号交流,也是通过符号与外界接触,而外界的景象也是借由符号被人们认识。中国形象的表达也离不开符号,因为人们正是通过一些象征性的符号,才在脑海中构建了中国形象。当然从本质上讲,中国形象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通过不断地信息传递、通过“自塑”与“他塑”的国际交往互动才得以产生。

关键词:地理;国家;价值

与一般符号相比,文化符号具有以下特征:其一,价值内涵更丰富。文化符号是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而形成的文化精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所有文化的浓缩。因此,有时候仅凭一个文化符号,便能从中窥探出这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内涵。其二,民族特征更强烈。文化符号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媒介,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民族文化。其三,凝聚力更强。文化符号能够通过意象表达,激发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以此获得文化身份认同。其四,形象传播更方便。对于拥有相同或相似文化背景的人会因为共同或类似的文化记忆,而从文化符号中获得身份认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因为好奇心而与对方进行交流互动,由此在不断地碰撞中达成共识。正因为上述特征,人文地理纪录片作为传播文化符号的主要工具,往往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形象建构中。

展示国家形象的纪录片价值选择

一、普遍原则:

国家形象对外宣传的前提就是要基于国际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知识体系,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法则与标准进行传播。这意味着,中国文化符号要对外传播必须要具备基于“共同知识”的开放性,即要以海外受众的符号文本为基础,通过与海外符号资源的碰撞与交流不断地扩大双方共享意义空间,以此来达到宣传我国形象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在对外宣传国家形象时不能一味地、直白的宣传我国意识形态,不能只体现我国的文化认同,而应该基于国际共同的认知,在文化宣传上指向国际共同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我国形象的推广与塑造。

在21世纪全球化的国际话语体系中,人类作为同一种族,人类所具有的共同价值观是客观存在,其不会被任何因素所动摇。基于此,我国人文地理纪录片要达到传播中国形象的目的,必须在中国话语体系中凸显出人类共同价值观。比如,探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如气候变化话题、资源短缺话题、人口膨胀话题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反思与追问来表达中国立场与中国态度。当然,除了要凸显出人类共同价值观外,还需要体现出人类的共同价值。这种共同价值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专有的,而是随着世界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是所有国家共同的。比如,人文地理纪录片中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真、善、美的追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对当代文化的反思与追问等。在我国之前的人文地理纪录片中,大部分创作者只是集中于传统文化题材的宏大叙事,并从中表现创作者或影片主体的人文精神与思想。然而,“我们所热衷表现的问题和内容拿到国际主流媒体面前却反映平平,宄其原因是我们的选题没有国际性。”因此,我国的纪录片要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全世界范围内观众的认同与共鸣就必须在人类共有的日常生活中提取最原始的素材,以“个人”化但又具有人类共性的表述方式展示人类对生命、生存等普遍价值观。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在题材的选择上,该纪录片的创作者选择了全人类共同的话题一一美食,首先通过美食引发国内外受众的关注,随后通过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以及品种繁多、制作惊奇的美食来逐步塑造中国形象。《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创作者陈晓卿所说,“拍摄的不是名厨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正是纪录片中朴实而真切的感情以及繁多诱人的家常菜,引发不同国家受众之间的心理共鸣,串联起受众、纪录片以及创作者之间的情感联系:身在异乡的人难免会对家乡的美食感到依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难免会厌恶千篇一律的外卖,而向往朴实而珍贵的田园小菜;因地沟油、注水肉等危害食品而感到恐慌的人们难免会对手工制作的安全食品感到向往与渴望……这些情感联系让受众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审视自己、审视生活,由此做出一定的改变,而这正是纪录片价值的体现。

二、普适中的民族形象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特性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而言,国家形象正是国家民族特性的集中体现。一个正直、强大的国家形象,必须是依托一个鲜明的民族特性来塑造。民族特性,也称为“国民性”,是一个民族在行为、态度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普遍心理特征。民族特性是基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生活实践而产生的,对国民的审美观、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国纪录片要想走向国际,必须要深度挖掘题材中的民族性。当然,这也并非要求中国纪录片要“自曝家丑”,也并非意味着中国纪录片要揭示国内的阴暗面,以此吸引国外受众的关注。因为“自曝家丑”的纪录片不仅不能正确弘扬我国核心价值观,而且也会因题材的晦涩而遭到诟病。中国的人文地理纪录片要关注民族中的“真善美”,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中国问题,看待中国文化。比如《丝路舞者》,其主要关注中国“花儿”民间歌唱艺术形式,通过故事讲述来传达中国价值理念,揭示社会现象,以此引发国内外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与深思。在面对“花儿”这种民间歌唱艺术形式传承问题时,各个年龄的人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这些看法之间不乏矛盾与冲突。中老年人认为“花儿”之所以受到充满魅力,正是因为它原汁原味的曲调以及创作旋律,因此在传承时应保留这种原汁原味,不作任何改变;但显然年轻人则不这样认为,这表示传统文化与当代人之间出现了隔阂,要想消除这种隔阂,势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即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代接轨,需要与流行元素相结合,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分歧,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文化传播共同面对的难题,因此能够引发国际关注,引发各国的深思与探讨。

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纪录片再次把目光集中于传承民族文化之中,这既反映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广泛关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印证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理性。当然,之所以大部分人文地理纪录片创作者把主题定义为“民族文化”,还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全球化进程在不断推进。随着现代文明崛起,传统文化的不断消逝,各国掀起了关注人类文化遗产的浪潮。随着文化、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地区都受到现代文化的迅猛冲击,.而呈现出发展颓势,由此引发了人们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其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也需要一个突破口向国外展示中国形象,而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是面向世界的最好窗口。但是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侵蚀,基于此,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来引出世界文化共同面对的难题就成为了重要突破口。

总结:

国家形象总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或基于某一特定的形象符号而产生。换句话来说,国家形象是国际行为体以某种文化意义系统为基础,通过使用符号对国家进行话语描述和话语建构才得以产生的。因此,若想塑造一个国家的形象,必须要认识到符号的重要性,必须要正确理解符号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许南明:电影艺术辞典[M].中国电影出版,2005年.

[2]吴友富: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3]李天铎:重绘媒介地平线一一当代国际传播全球与本土趋向的思辨[M].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