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医学眼科方向专业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及重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分析临床医学眼科方向专业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及重点

张颖刘颖田凤莉

张颖刘颖田凤莉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眼科方向专业实习生的有效带教方法,探析带教工作的重难点并总结经验。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65名实习生,30名实习生接受传统带教方法,35名实习生接受“三明治”带教法(乙组),对比两组带教成果。结果:乙组临床实践成绩高于甲组(P<0.05),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乙组实习生对带教方法的各项满意度评价指标均高于甲组(P<0.05)。结论:对临床医学眼科专业实习生推行“三明治”带教法,有助于激发实习生对专科知识学习的兴致,优化学习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学眼科专业;实习生;“三明治”带教法;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41-02

医学眼科专业肩负着培养眼科医生的重责,教学质量的优劣与我国眼科学事业发展效果密切相关,学生在校学习眼科理论知识仅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小部分,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关键一环,其能培养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也是医学生成为临床医生必须经历的过渡期[1]。怎样做好医学眼科专业学生的带教工作,使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学有所获,始终是眼科带教老师探究的问题。本文比较传统带教方法和“三明治”带教法的应用效果,现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65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组、乙组)两组,甲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2~25(22.7±0.6)岁;乙组35例,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23~25(22.4±0.7)岁。两组实习生一般资料经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以“青光眼”为例子,甲组给予传统教学方法,包括带教老师讲述青光眼定义、发病因素、用PPT展示青光眼性视野损害与眼球的解剖结构图等。乙组采用“三明治”带教法带教,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流程:

1.2.1导入教学内容:教师把眼科临床中遇到的真实病例,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给实习生,进而引出临床实习的主题,构建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同时也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如下实例:有两位青光眼患者同时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前主治医生组织患者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上缴预期手术费,但因为两个患者手术费用有差异,以致患者产生很多疑虑、不满情绪,在主治医生耐心解说下,两个患者及家属不满情绪消除,并主动上缴预期手术费用。此时带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患者手术费用不同”、“医生是怎样解除患者及其家属疑惑的”等问题。

1.2.2提供患者信息,制定学习目标:带教教师为实习生搜集大量信息,并明确本次带教活动中的相关问题与学习目标,进而引动实习生进入自学环节。例如1例青光眼患者伴有眼压明显增高,另1例患者眼压得到控制,但视神经损害持续性进展;1例患者被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需在炎症反应控制后商议是否进行激光切除术;1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决定予以小梁切除术。在该环节中带教老师为实习生提供眼部信息资料,并对实习生提出“你感觉以上治疗方案可行吗,你若是主刀医生,会为患者提供怎样的治疗方案,原因是什么”的问题。

1.2.3分组自学、探究:带教老师将实习生分为5组,为其提供参考资料,引导他们将教材与参考资料结合去了解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症状、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重点探究2个患者的治疗方案。每名小组成员务必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有专人做笔录,最后每个小组形成整体观点。小组间可对对方的观点提出问题或做出质疑。

1.2.4汇总:带教老师结合本次带教课程的学习目标,分别扮演两个患者对实习生提出疑虑,要求实习生用较专业、通熟易懂的语言去解释手术方案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凭据。带教老师结合实习生的作答情况进行汇总,详细、系统的介绍青光眼相关知识,并提出拓展性问题,以组织学生课后思考。

1.3观察指标

两组实习生同时进行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考试两部分,每部分得分0~50分。同时以匿名问卷调查法分别调查两组实习生对本组带教法的满意度,满意度指标有适应性、兴趣、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理解与记忆能力、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等。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实验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独立样本t与χ2进行检验。差异检测标准:P=0.05。

2.结果

“青光眼”带教课程结束后,乙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践成绩分别为(41.89±4.9)分、(40.7±3.8)分;甲组以上两部分成绩分别为(40.7±5.5)分、(35.2±2.9)分。乙组实习生临床实践考核成绩高于甲组,差异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实习生对带教方法的各项满意度评价指标均高于甲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实习是指医学生完成了基本医学理论的学习任务,进入医院直接参与病患检查、诊断与治疗(护理)的过程中。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也是培养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要手段之一[2]。故此,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其责任与任务均是重大的,应促进实习生理论知识的升华、强化其对临床实践技能掌握的扎实性并树立优秀的医德医风。

眼科学为一类以形态学极为基础的学科,眼科是临床一个相对独立科室,眼球自身就是一类精小的器官,眼表症状与体征肉眼易观察,但若眼底等结构发生病变,就需从微小的瞳孔区去观察,若技术不娴熟,观察时间较长,就会影响患者诊疗期间的舒适度,降低治疗依从性,甚至诱发医患纠纷。当下,病患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以致医学实习生在实体上进行数次练习技能操作的机会不断降低,很可能影响他们胜任本专业工作的信心与决心[3]。

“三明治”教学法为上个世纪初期萌生的一类教学方法,2006被引入国内。该种教学模式在应用期间以“理论→实践→理论”为基础,不仅能调动学生在实习期间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兴趣,还能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促使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做到心中有数,并获得更优异的实践操作效果。另外,该教学法在应用期间,能使实习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有更深刻认识与理解,进而实现增强知识内化能力与实现操作能力的目标。“三明治”教学法也有助于增强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树立“一切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理念,协力促进眼科学专业的持续发展进程[4]。

综合本次研究,可初步认为对临床医学眼科专业实习生推行“三明治”带教法,有助于激发实习生对专科知识学习的兴致,优化学习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克,王晓瑛,瞿小妹,等.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眼科实习带教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6):605-607.

[2]赵炜,吴婷,王雨生,等.眼科医学生门诊临床见习带教体会[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4):40-42.

[3]郝风芹.“三明治”教学法在眼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105-106.

[4]胡静微.聚焦解决模式在眼科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7):105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