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眼外伤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开放性眼外伤临床治疗分析

王婉丽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新疆伊犁835000)

【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诊疗方式等对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60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致伤类型、就诊时间及并发症等临床特点。结果:260例眼外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因素为生活劳动致伤,占比45.4%;在伤后24h内就诊的患者,其预后视力在0.05以上者最多占比54.4%,且感染最少占比3.8%;I区损伤最多,且预后视力在0.3以上者最多占比45.8%;手术方式以单纯角膜缝合为主。结论:开放性眼外伤的致伤因素大多为生产生活劳动所致,影像预后视力的因素与就诊时间、致伤类型、致伤部位等有关。

【关键词】开放性;眼外伤;临床诊治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143-02

开放性眼外伤是一种常见的眼科临床临床疾病,由于眼部缺乏相应的骨性组织所保护,因而引起眼外伤的致伤因素往往较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目前,眼外伤已成为患者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1]。开放性眼外伤可导致患者视力受损,严重者导致失明或眼球缺失。因而,促进视力恢复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开放性眼外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60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4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为(36.9±19.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国际眼外伤小组确立的诊断标准。排除重要脏器损害、精神神经异常、肿瘤患者等。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适时采取手术治疗。对于单纯角膜或巩膜裂伤,给予无损伤间断缝合。采用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嵌顿伤口外部组织,如不能复位,则进行破坏组织切除。对于眼内异物,尽早确定异物切口位置,予以手术治疗。并且给予患者散瞳治疗,适当给予抗生素及皮质醇,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眼外伤的致伤因素、致伤部位、致伤类型、就诊时间等临床特点。其中致伤部位划分为3个区域,I区:角膜区;II区:角巩膜缘或其后5mm内的巩膜区;Ⅲ区:角巩膜缘后5mm以外的巩膜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致伤因素分布

260例眼外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因素为生活劳动致伤,占比45.4%;且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大多集中于15~44岁的青壮年。详见表1。

2.4治疗结果

手术方式以单纯角膜缝合为主,占比51.5%(134/260)。I期角巩膜裂伤缝合77例,Ⅱ期外伤并发症手术49例。术后视力≥0.05者164例,单眼致盲者49例,眼球摘除3例。

3.讨论

开放性眼外伤不仅造成眼球结构和功能的巨大破坏,还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负担[2]。全世界眼外伤所造成的失明约为160万,约230万人双眼视力降低及1900万单眼视力降低[3]。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劳动中,由于安全意识较差,使得眼外伤的机会大大增加。本次研究中生活劳动为主要致伤因素,占比45.4%。患者一旦发生眼外伤,应立即进行就诊,因就诊的及时程度极大地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表明患者就诊越及时,其预后视力越好,感染的发生率也越低。眼外伤的部位及类型也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次研究中,患者主要以I区为主,主要对角膜及巩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手术主要以单纯缝合为主,其预后视力也较好。少数患者伤口位于Ⅲ区,需行异物清除术及视网膜手术,预后视力较差。

综上所述,开放性眼外伤较为复杂,致伤因素较多样,其预后较差。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掌握时机进行手术治疗。及时就诊、尽早手术对于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许芳.眼外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7):1377-1379.

[2]郭勇,严宏.开放性眼外伤216例的预后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8(8):1729-1731.

[3]周洋.开放性眼外伤无光感眼的玻璃体手术救治[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28-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