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风险管理在药物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王晓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1
/ 2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物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王晓波

王晓波

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市402566

摘要:药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生产过程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药物的生产和制备,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评估和控制,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同时也防止对人们造成不良的反应或者损害。

关键词:质理风险管理;药物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应用

1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

1.1药品质量安全控制

药品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于患者的不良反应,因而落实药物安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必要。药品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就是要实现药品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从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等诸多环节进行细致的管理,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从源头上进行药品安全的控制,从而使患者能够获取质量可靠、使用安全、疗效明显的安全药品,以确保在药品的使用过程中避免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药物流通环节管理

药物的生成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而质量风险管理也是一个循环闭合的管理模式。在确保了药品生产环节安全的同时,药品的流通环节也对药品的质量具有关键的影响。如药物进行运输、存储、分发、使用等环节,都是质量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这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周期。因此,质量风险管理仍然需要将药品的流通纳入管理范畴之中,确保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

1.3药品使用疗效管理

药品的疗效是药品价值的最终体现,也是药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本质特征。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药品的生产安全、流通安全,更应该重视其使用的有效性,也是质量风险管理必须深入解决的现实问题。应用质量风险管理手段,将药品的疗效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药品的使用效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也从根本上体现药品的安全和质量。

2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2.1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善

现在药品生产企业中都以新版GMP洁净级别要求为标准,包括厂房、设施、设备及环境等均按照要求严格执行,而一部分企业的固体制剂厂房,尤其表现在老厂房的设计中,很多不符合新修订GMP的标准,因此必须要对相应厂房及设施实施改造。此外,大多数固体制剂生产车间所用的生产设施仍然比较落后,以国产为主,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自动化,同时也不具有先进的参数控制系统,有一部分控制功能调节的效果不甚理想,不能保障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另外,检验用的仪器和设备,如气相色谱仪、溶出仪等仪器仍然不够先进,这也是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与重现性的关键因素。

2.2物料管理制度不健全

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企业一般情况下会同时生产几个品种,一些大的企业甚至生产达到几十个品种,这一类企业生产用物料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包装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料管理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料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以及自动化立体库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很多企业仍不具备计算机系统故障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的风险评估,也没有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很多的生产企业在选择原料和辅料供应商方面比较单一,没有其他备选的供应商,因此,一旦原有供应商出现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物料的供应商。而个别企业对生产质量意识不够,同时也疏于管理,使得物料供货商随意变更,而药品质量也存在潜在风险。

2.3生产管理水平不够完善

在我国,大部分的药品生产企业还不能达到高要求,仍然停留在实现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阶段,而且很多企业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建立起完善的工艺监控体系,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工艺参数,对于关键质量属性的识别和控制力度不够,不能够对药品的质量提供良好的改进动力。而且,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讲,其管理水平也是企业对一个产品或者工艺深入了解的重要方面,很多企业对于工艺验证、设备验证以及计算机系统验证等方面与产品工艺有关的验证理解不够深入,而且验证的内容也不够全面,很难实现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的风险监管策略

3.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和安全负有直接的责任,而药品监管机构应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同时可通过政策的宣传来提高企业对药品质量的重视,也可以促使企业及时的发现和分析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风险,从而提高企业对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首先药品监管机构应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对厂房、设施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以降低设计阶段存在的药品质量风险,而生产企业在一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GMP的要点,并对GMP要点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证厂房、设施及设备满足新版GMP的要求和预期的生产及质量要求,从而提高药品生产的质量。

3.2强化企业硬件设施的改造

近年来,新版GMP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着各大生产企业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进行强化和改造,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满足新版GMP的要求,相关的药品监管机构应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促使生产企业对生产厂房、设备等方面进行改造和升级。此外,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在设计阶段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药品企业在改造或者扩建升级的过程中要实时关注GMP的变化和要点,同时,要基于质量风险的原则,对新版GMP的要求展开评估和审核,以保证厂房、设施的改造和升级以及到最后的使用都能全面地进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新版GMP的要求,而在这一过程中,药品监管部门有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3.3加强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监督

因为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企业涉及的物料种类非常多,这就加大了管理难度,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就会控制生产原料中的质量问题,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并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安全。药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药品的生产过程,而且通过对口服固体剂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可得知,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工艺参数和关键质量属性进行监控,可有效保证药品的质量。在国内,很多药品生产企业还不具有很高的质量控制水平,因此,有必要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一些国际制药企业的学习或者培训的机会,可以学习国际制药公司的先进设备和控制管理方式。对于一个药品生产企业来讲,验证的理解和验证整体水平的提升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口服固体剂的生产中,其生产过程是否受到全程监控,也是药品监管机构的重点观察环节,药品监管机构可从质量风险为出发点,与药品生产企业来共同探讨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管理上的漏洞或者风险因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向生产企业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在日常监管中要保证物料的安全,及时管理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原材料供应商,保证供应商可以满足一定资质,使得原料的采购、验收、取样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跟踪管理,避免在生产现场出现有质量问题的原材料,最终提高口服固体制剂的质量。对于一些类似高活性物料、青霉素类、麻醉药品等的特殊物料,要根据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如果发生问题必须及时与相应责任人联系进行处理,防止出现更大的安全事故。

4结语

综上所述,从质量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要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从药品的设计、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管控入手,加强企业自身的基础能力建设,严格落实GMP的标准和要求,切实将药品的生产管理落到实处。随着质量风险管理在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药品的生产质量,降低了安全风险,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质量管控的能力,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同时也为患者的用药提供了安全保障,在规避了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同时,全面促进药品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渤,王伟.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质量风险评价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4(A11):543.

[2]李曙明,张璐.质量风险管理在药物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的应用[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5(9):265.

[3]李曙明,张璐.质量风险管理在药物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的应用[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5(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