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创新设计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7
/ 2

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创新设计之路

朱枫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200333

摘要:本文立足于文化博览以及观演建筑设计角度,分析了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方法,研究了建筑品牌效应建立内容。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文化博览建筑;观演建筑;设计创新

引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数量逐渐增加,在人们审美意识提升的前提下,上述建筑的艺术性成为考察建筑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建筑主体角度而言,其往往是一个地区或者是城市的地标,代表着城市发展历史。因此,对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创新思路

对于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而言,因为其本身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特殊性,所以建筑本身具有一定艺术性特征,除此之外,这类建筑往往会被打造为各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最终成为城市对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形成品牌效应。

建筑的品牌效应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无论是建筑具体内容,还是名字的确定都十公重要。从设计师的角度,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地域文化。纵观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所有具有品牌效应的建筑都与地域文化进行了融合。因为一个区域的文化知名度较高,例如安塞腰鼓、苏州园林等,人们在谈及这些地区时,会连带提及地区文化,当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完成地区文化融合之后,就可以提升建筑知名度,达到品牌效应建设目的。

其二,建筑形式。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本身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这些艺术性需要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采用合适的建筑形式才能符合当代人审美,例如在苏州境内建设一个文化博览建筑,如果建筑形式较为粗犷则会选择格格不入,如果选择江南建筑风格,将建筑婉约、精细化处理,就可以成为当地地标建筑,因为建筑可以代表地区风格。这便是品牌效应建立的关键所在。

很多人认为一味的追求建筑品牌效应会阻碍建筑设计创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的存在本身就是某种文化内涵的高度外表化,品牌效应的建立同样需要对文化进行合理应用,二者之间并不冲突。除此之外,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存在的根根意义并非仅仅是观赏作用,而是希望通过建筑满足当代居民精神需求,促使当代居民可以了解文化,铭记历史。鉴于此,建筑品牌效应的建立其实并不会限制建筑设计的创新,可以看做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2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创新可以说是建筑设计时刻都要存在的一种思想,也是建筑得以发挥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因此,创新必须成为各个建筑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所谓的创新可以理解为标新立异,但是绝对不是哗众取宠,所有建筑设计的创新都需要在宏观科学观以及建筑美学观的指导之下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具有代表性与美学价值。

2.1展现地域性

所谓的地域性便是某个区域内特定文化,此种文化具有一定特殊性,一方面我国其它地方没有;另一方面,其它地方无法形成。因此,地域性本身变带有创新性,建筑设计可以通过良好的地域性融合,达到创新目的。

就我国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在当时时代背景下虽然具有一定创新性,但是放在当代历史背景下就显得过于“老套”。此种老套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下以及今后的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设计创新。具体可以总结为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被规则性建筑思想限制。很多建筑工作者在进行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设计中,仍然沿用传统规则性建筑设计思想,设计出来的建筑没有代表性与记忆点。另一方面,被国外建筑思想限制。当下很多建筑都在沿用国外建筑设计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但是并没有达到设计创新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在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设计中,合理应用地域性特点,为建筑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所谓的地域性建筑创新设计其实就是尊重地域文化、尊重城市发展、尊重当地文化面貌、促使建筑可以与人文相融。

例如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如图1所示),该馆设计充分融合了地域性特点,应用朴实厚重的建筑风格,将建筑本身融合到了当地环境当中,整体造型不仅体现了历史文化,而且很好的融合到了当代博物馆建设特点。整体设计沿用了现代主义手法,对地方文化特色进行了充分融合,可以说一个建筑之中包含了两千多年的史实,在规范中完成创新,在创新中融入传统。

又如乐山大佛博物馆(如图2所示),该博物馆直接建设在保护区范围内,建筑设计基本思想来源于汉代崖墓,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崖墓进行正负转换得到建筑主体结构。整体建筑充分展现了天人合一,将山体构造融合到其中,造就了山石叠加的建筑形式。最为创新的一点在于,建筑设计者充分利用了原有山体结构,将其直接打造为博物馆内部重要的公共区域,并且选择了当地特有的红砂岩作为建筑墙体主要材料,与景区以及大佛可以说是相得益彰。该博物馆的设计创新性还展现在设计思维上的,充分体现出了何为“非建筑”,对地理条件以及地理材料的应用可谓是恰到好处。

2.2展现生态性

生态性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今后建筑发展的基本方向。相比传统建筑而言,生态性建筑更加“绿色”,并且可以将环境、能源等问题与建筑主体进行融合,立足于当下建筑行业发展而言,只有达到生态性,建筑设计才具有创新性,才可以发挥必要的社会价值。

本文认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应该应用“建筑师”进行问题解决,而不是在制造的基础之上进行生态技术强制融合,此种方法可以称之为“伪生态设计方法”,不仅不会具备创新性,而且并不具备生态意义与作用。

纵观我国的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建设历史,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建筑应该是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如图3所示),该馆的总设计师为何镜堂院士,并且定名为东方之冠,整体设计十分新颖,颜色上采用具有代表性与民族含义的中国红,设计体现出鼎盛中华、富庶百姓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之上,建筑充分应用了给了节能设计,融合了节能环保理念,展示出中国对于世界环境问题的重视与关注。

想要在设计中体现生态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首先,建筑设计理念需要具有生态性。理念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一切建筑设计其实都是理念的外化形式,只有理念具有生态性,建筑设计才能保证生态化与创新性[1]。其次,需要对建筑基本组成部分进行生态化设计。例如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用当地材料,在建筑内部配饰中选择环保材料。最后,加强建筑的包容性。在建筑中合理应用各类不可回收材料,通过废物利用体现建筑设计的创新性与生态性。

2.3展现时代性

时代性是衡量建筑设计创新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筑设计者时刻追求的目标之一。如果一个建筑设计时代性明显,将会成为代表性建筑,并且可以长期具有新颖性,短时间内不会过时。同时,时代性也是衡量一个建筑是否具有品牌效应的基本准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因为人们审美意识不断提升。纵观当下人们口中经津津乐道的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以及岭南画派纪念馆等,这些建筑仍然可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以及精神需求。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设计对于时代性的追求更加明显,例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及长春烈士陵园等。这些建筑所展现出的时代性可以说是设计创新的结果,二者之间的融合是未来我国建筑发展基本方向[2]。

2.4展现个性化

对于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设计的创新而言,最为直接以及简单的方法就是融合个性化设计内容,打破常规设计思路与及方法的束缚。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建筑设计思想会逐渐增加,每个建筑设计者都会在设计中融合自己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特点。因此,个性化其实就是建筑设计者本身设计意愿的展现,如果可以合理应用,便可以达到设计创新要求[3]。

例如,江苏大剧院(如图4所示)建筑设计的原发构思是“以结构内空间为声场”,外观为展翅飞翔的蝴蝶。综合调度建筑、结构和特殊的声学因素。交响乐演奏厅采用钢筋混凝土双曲抛物线曲面屋盖(扭壳),受力合理的结构的内空间兼有正反方向抛物线的几何特性,塑造了优良音质体形的坯形。“山谷——梯田”式的座席围绕演奏台,构成有利的声学环境,造就了“一堂共享”的艺术氛围。以建筑声学技术为先导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个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因为其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所以相比于其它建筑而言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设计的创新需要将这类建筑变为城市品牌,这样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与观赏。创新设计理念之下,文化博览及观演建筑需要打破以往的规则性与厚重感,将生态、个性以及时代元素融合到其中,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莉.浅谈观演建筑设计的创新、多样和开放——中央电视台TVCC的建筑设计与舞台设计的创新与实现[J].中外建筑,2018(08):188-190.

[2]张全文.基于SWOT-AHP分析法的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战略研究——以中华大“佛”字文化博览园为例[D].南昌大学,2015.

[3]马俊.探究公共文化设施的创新管理模式——以苏州文化博览中心之成功实践为例[J].中国市场,2014(2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