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学习

余思达

惠州市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在时下物欲横流、精神沉沦,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中,中职生普遍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存在自私、粗俗、浮躁、厌世的现象,部分中职学生修养缺失,诚信缺失,感恩缺失,理想缺失,追求缺失,人文素养缺失严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中,不仅是"又红又专"的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完善人格修为、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笔者任2017年惠州市市级课题《将国学经典渗入中职生职业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主持人,更是一位中职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和课题研究同时进行的实践中,深刻地意识到两者协调、有效的结合,将有利于我们探索出一条操作性较强,既能增强语文学习成效,又能促进中职生职业技能提高的路子。本文试从以下两个路径谈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

一、课堂教学路径

1深挖教材,渗入当下最热门的《经典咏流传》

在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列入古诗文背诵篇目有24项,这24项教材文本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中有关国学经典的因子,以此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所提高。教学中,课文的读解重心放到文学、文化观念与文化教育上来,在文化传统、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寻求文化的审视点,传承课文中的文化特质,进而开掘作品内在的思想和趣味。当下,由央视制作播放的《经典咏流传》在我们国家文化教育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该节目已经开播至第二季第十一期,列入古诗文背诵篇目24项教材文本中,有《诗经﹒关雎》,李白《行路难》、《将进酒》,白居易《琵笆行》,李煜《虞美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等9篇都已经改编成唱的作品。课题组下载了这9个视频节目传至公共网盘,以备教学之用。如讲《将进酒》,揉进央视《经典咏流传》凤凰传奇的传唱,讲述穿越千年的"盛世"对歌,千年之前李白举杯,豪情吟诵《将进酒》的情形已无人知。而千年之后"调动每一个细胞"的演唱,让人热血沸腾!由李白、陈涌海、凤凰传奇三组人物,谈经典的创新与发展,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2开设国学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近几年越来越受关注,各学校纷纷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国学"课程,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中指出,目前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个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撷取其中的思想精华进行学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响应时代强音的号召,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学校在16级、17级、18级高考班都开设了国学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综合素质教育读本》(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9ISBN978-7306-05414-2)。通过学习国学文化,诵读经典传承,学生们就会更加亲近汉字、热爱母语,而且还能提升自身的内涵、见识与修养。

3通过课堂情景创设,接受人文熏陶

①音乐情景:我们课题组公共网盘里配有一个背景音乐文件夹,存有上百首背景音乐,供老师们上课选用。老师们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烘托汉语言的文字之美。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会选择古典乐曲《梦江南》进行配乐朗读,在轻柔轻快气氛中,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就容易多。

②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如在教学华罗庚《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时,用汪国真《山高路远》的诗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作为导入语,让学生感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就会豁然开朗。

③空间情景: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言字画,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国学经典"一角,定时更换,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课外拓展路径

1巧用手机APP"为你诵读",诵读经典美文,丰富文化底蕴

手机APP"为你诵读",由北京朗读文化发展公司研发,手机K歌一样"玩"配乐诵读,全球独创、最火爆的随身配乐诵读录音软件。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龙头响应平台。在课题组指导下,语文老师、学校广播员、各班诵读骨干、高考班大部分同学都下载使用。每天安排一位学生使用该软件诵读一首诗,每周诵读一篇经典散文,然后在班群、广播员群,甚至朋友圈去分享。通过诵读与分享,几年下来,学生就会有丰厚的文学积累。

2积极开展多项活动,使用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国学浸润校园

积极开展多项活动,如安排本校名师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文化公益讲座;举办"国学经典朗诵暨广播员选拔大赛";举办师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举办国学经典书画展板;广播站特别开设"国学经典诵读"栏目;一直创办语文杂志《雨丝》;应邀约,选送老师学生前往电视台录制并播出美文悦读节目……同时,课题组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并积极运营。从运营2年多来的情况来看,公众号已是一个效果超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公众号及时报道课题开展的或相关的活动,渲染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公众号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研究动态,扩大了课题的社会影响力。

3挖掘利用客家文化资源,补充基础

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客家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客家文化以其丰富性及独特性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居于一定地位,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围绕着"客家文化"主题,我们从研究客家文化名人、客家建筑、客家民俗入手,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比如2018年10月我校开展了客家文化主题活动《弘扬客家文化,彰显民族自信》,补充内容,由此拓展语文视野,不断为语文教学注入鲜活的地方课程资源,从而铸造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魂。

参考文献:

[1]常金玲周柯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期

[2]曹绍庭浅析国学经典诗词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结合

[3]2013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试论国学经典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