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育“高级蓝领”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1

校企共育“高级蓝领”问题分析

王帅1周开发2

1.重庆交通职业学院,2.重庆交通大学

摘要:产业升级,高等职业院校办学,都离不开产学合作。该合作的最重要形式之一就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使企业在校企共同育人过程中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自2014年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面向企业征集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以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目前高职教育仍存在的问题:

(1)机制问题:如何开展与推广校企协同育人和校企合作

校企协同育人是近年来研究各大高校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但这些研究仅仅局限于有较强地域特点的企业或者有较强专业特色的高校,所以探索出更有效的长效机制和更易于推广的通识机制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培养企业所迫切需要的"高级蓝领"和车间基层管理者,目前,我们主要研究两个机制问题:一是研究在学生(企业员工)培养上的长效机制,二是培养学校和企业急需的"双师型教师"与"企业培训师"。

(2)个性化培养问题:如何进行产学合作、校企合作中人才差异化培养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主要面对制造型企业培养"高级蓝领"学生。由于各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的问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入企业后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差异较大的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都能在学生培养环节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的问题上,如何探索个性化培养规律和方法、如何通过产学合作来设定教育内容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3)教育教学问题: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

在校企协同教学中,学生对于公司的企业教师教学反馈能力略微欠缺。其原因有:一是学生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储备不够;二是学校教学还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在校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企业要求有差距。如何来减少这种差距和提高学生必要的知识储备,需要校企双方深入研究。

目前,很多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紧,以校企合作方式安排的顶岗实习大多采取顶一个岗的实习,很少采取轮岗实习方式,更没有重视顶岗实习是一个教学过程,导致学生感觉顶岗实习是被作为劳动力,或者刚到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枯燥乏味,相当多学生选择了辞职换岗。这些问题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模式下,如何处理,也是需要校企共同探索和通过实践去解决的。

(4)师资问题:如何引进、调配和培养适应当前环境下的教师和企业培训师

高校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走进企业;企业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过去的培养人才方式仅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现。如今,要批量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需要一批兼职的、并得到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双师型"企业教师。如何有效引进、充分利用或培养企业培训师是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5)学生管理问题:如何降低企业培养成本和风险

在校企协同培养过程中,需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规章制度遵守能力、安全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保密安全等问题。如何降低学生培养成本问题。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本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和学生的实习费用及往返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通费用。企业安全风险及管理问题。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问题是企业和学校最为担心的问题,如何加强安全风险的控制,保证不出一例安全事故,是需要校企认真考虑的问题。

(6)人才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掌握技能的普适性

一个企业由于所生产产品的特殊性,其生产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这形成了企业的个性问题或者特殊问题,为了使学生未来对各种制造企业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需要培养他们掌握大多数制造类企业都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共性问题或者说一般性问题。

公司一方面需要培养自己企业需要的"高级蓝领"和基层管理者,另一方面也要树立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奉献精神,为其它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需研究和探索如何兼顾通用性人才的培养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96-97.

[2]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z职业技术教育,2011,32: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