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科学喂养与定期保健对预防贫血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婴幼儿科学喂养与定期保健对预防贫血的临床意义

张晓岚朱风光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718)

【摘要】目的:了解定期接受医师保健指导的与非定期指导的小儿贫血差异,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来自我院儿保门诊出生在2015—2017年小儿,随机抽取定期保健指导组和非定期组各126例样本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定期保健指导的小儿患贫血率比非定期指导的患病率低。结论:防治小儿贫血的措施,主要是做好宣传教指导,使全社会尤其是家长认识小儿贫血的危害性。儿保门诊定期的保健能有效地降低贫血的发生率,便于早期干预,所以婴儿定期保健指导在预防小儿贫血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

【关键词】婴幼儿;科学喂养;定期保健指导;贫血

【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185-02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大多根据病因分类,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和失血性贫血三大类,其中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贫血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造成小儿缺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喂养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积极预防贫血已成为儿童保健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的儿保医师的保健指导是多方位、科学的。项目如下:(1)体格测量项目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皮下脂肪等。(2)体格检查全身望触扣听。(3)辅助检查:血常规等。(4)评价:根据以上情况给予正确评价。(5)询问喂养及患病情况。(6)综合指导:科学喂养,以及体格锻炼的方法等。Hb含量是衡量儿童是否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儿童营养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定期接受医师保健指导的与非定期指导的小儿贫血差异,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儿保门诊小儿贫血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儿保门诊出生在2015—2016年小儿,随机抽取定期保健指导组126例样本。(其中,男66例,年龄在6个月~14个月;女60例,年龄在6个月15天~13个月7天。),平均年龄12个月10天。非定期保健指导组的126例样本(其中,男64例,年龄在6个月2天~14个月;女62例,年龄在6个月13天~15个月)。平均年龄12个月12天。两组婴儿的家庭收入、围产期情况、出生质量、体格发育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婴儿在12月龄时,予以血常规检测,采儿童左手无名指末梢血,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N)测定。

1.3判断标准

正常值及贫血诊断标准参照杨锡强,易著文等主编的《儿科学》第6版的贫血标准[1]:Hb>110g/L为正常,Hb<110g/L为轻度贫血,Hb<90g/L为中度。Hb<60g/L为重度。Hb<30g/L为极重度。

1.4统计学处理

二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定期组与非定期组的家庭收入、围产期情况、出生质量、体格发育等均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定期保健指导的小儿患贫血率比非定期指导的患病率低。

3.讨论

6个月~6岁的小儿HB低于110g/L的低限值确诊为贫血。

为了更好地做好小儿贫血的预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我院儿保门诊定期保健指导组与非定期保健指导组的婴儿分别在贫血是小儿常见的综合症,发生的原因有:(1)先天储铁不足,(孕母严重缺铁等)。(2)铁摄入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例如小儿未能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等)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母乳铁的含量与母亲饮食有关系,一般含铁为1.5mg/L。牛乳0.5~1.0mg/L,羊乳更少。乳类中铁的吸收率约为2%~10%,人乳的铁吸收率较牛乳高(缺铁时人乳中铁吸收率可增至50%)。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别喂养,可以维持血红蛋白和储存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否则在体重增长1倍后,储存的铁和完,即能发生贫血。母乳喂养儿于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亦可发生贫血。较大儿童常因饮食习惯不良、拒食、偏食或营养供应较差而致贫血。(3)铁需要量增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每个小儿的营养需要量不同,要及时调整)。(4)铁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不易同服。而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科学膳食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是极为重要的。在增加含铁食品时,不但要了解各种食品的含铁量,更重要的是了解其吸收率的高低。一般动物性食物所含血红素里的铁吸收好,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草酸、磷酸等物质,会妨碍铁的溶解和吸收;如能做到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便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及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小孩应养成不挑食,不厌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同时不应给小儿喂茶水、咖啡,因为其中所含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率。(5)铁的丢失过多,正常人体内储存的铁,为人体总铁量的30%,如急性失血不超过全血总量的1/3,虽不额外补充铁剂,也能迅速恢复,不致发生贫血。长期慢性失血时,每失血4ml,约等于失铁1.6mg,虽每天失血量不多,但铁的消耗量已超过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贫血。1岁以内婴儿由于生长迅速,储存的铁皆用于补充血容量的扩充,好使小量的慢性失血,也能导致贫血。近年来发现,每日以大量(>1L)未经煮沸的鲜牛乳,喂养的小儿,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此类患儿血中可发现抗鲜牛乳中不耐热蛋白的抗体。也有人认为肠道失血与食入未经煮沸的鲜牛乳的量有关,2~12个月的婴儿若每日摄入鲜牛奶总量不超过1L,(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失血现象即可减少。常见的慢性失血还可由于胃肠道畸形、膈疝、息肉、钩虫病、鼻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原因。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营养状况以及合理喂养有关。科学的正确的生长评价和保健指导是提高婴儿营养状况的良好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显示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贫血等因素,HB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12月龄时,取调查对象的手指未梢血,予以血红蛋白测定。两组婴儿的家庭收入、喂养方式、出生质量、体格发育等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期组由儿保医师对定期进行体格测量并给予针对性预防保健指导,如喂养方式,奶源选择、辅食的添加、辅食的制作,断奶时间的选择等。培养正确的进食技能,防治偏食、挑食、厌食等。对常见病预防性的措施,如维生素AD剂,钙剂,锌剂的补充等。非定期组是由家长不定期带小儿来儿保体检,接受医师的不定期保健指导。家长的从医性不是很好,未能按时听取专业医师给予的保健指导和干预,喂养不能很科学。结果表明,两组检测人数252名,贫血人数38名,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08%,其中,定期组贫血患病率4.76%;非定期组贫血患病率25.40%。两组的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定期保健指导的婴儿患贫血率明显低于非定期保健指导的婴儿患病。

4.结论

防治小儿贫血的措施,主要是做好宣传教指导,使全社会尤其是家长认识小儿贫血的危害性。管理好本区常住婴儿贫血状况更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儿保门诊定期的保健指定促进幼儿体格发育,能有效地降低贫血的发生率,便于早期干预,所以婴儿定期保健指导在预防小儿贫血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黎海芪,毛萌.儿童保健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5-181.

[2]陈珊,陈燕惠,胡君,林秋君,陈达光.婴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2).

[3]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