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创伤骨折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老年创伤骨折护理体会

谢东香

谢东香(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创伤骨折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我院收治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后,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老年患者骨折的特点,给予有效地护理,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创伤性骨折有效护理骨质疏松

创伤性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病变,由于老年人骨质蔬松,尤以女性为著,加之骨质质脆,连接关节的韧带、筋膜、关节囊也因纤维化骨化而失去弹性,关节滑膜及腱鞘的滑液分泌减少,关节的活动范围及灵活性受到限制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基于上述原因老年人因走路不慎或轻微的外伤都可导致严重的骨折,老年骨折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生理功能下降,极易出现个各种并发症[1]而危及生命。故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除积极合理治疗外,临床给予有效的护理极为重要。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经临床积极治疗和有效地护理,其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治的50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骨折年龄56~78岁,平均65.3±3.4岁.其中肱骨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6例,腕骨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干骨折7例,膝关节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8例,踝关节骨折6例,耻骨骨折2例,坐骨骨折1例。

原有疾病14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肺气肿2例,冠心病1例,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2例)。

1.2治疗方法治疗老年创伤性骨折,外科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保守治疗,一类是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如手法复位、牵引、外固定等。总的原则要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部位、严重程度,其次是年龄大小,全身状态是否允许,手术技术是否达到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最终决定采取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本组50例中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14例。

2结果

50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后,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任何手术治疗护理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老年人突然遭受意外骨折,从行动自如到卧床不起,心理上没有准备,由于病痛的折磨,生活不便,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患者常常会担心患肢功能的恢复状况,会产生焦躁、恐惧、紧张情绪[2]。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交流,耐心细致且合理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护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争取家属配合,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还要根据老年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老年患者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生活和治疗中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尊重。

3.2体位护理脊柱压缩骨折的患者要平卧硬板床,腰背部略垫起防止骨折端刺伤神经,血管和肌肉而加重创面。股骨颈骨折的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也可用特制外展垫,以防患肢内收。夹板外固定的要抬高患肢并注意肢端血液循环和皮肤温度,石膏外固定后因适当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以摆放舒适为好,有利于静脉回流,石膏未干之前不可移动患肢,预防石膏断裂压迫局部软组织,并密切观察肢端血液循环,骨牵引或皮牵引,下肢牵引者要抬高床尾20~30度,保持牵引力和体重平衡。手术前3天在床上练习大小便,防止术后便秘或尿潴留

3.3疼痛护理疼痛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最重要的临床症状,由于外伤和手术创伤导致组织损伤,同时渗出、水肿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疼痛。因为疼痛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绞痛、心律紊乱,导致不可预料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不良后果[3],故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药,同时应用非药物的镇痛,如分散注意力,催眠松弛,音乐疗法等,使老年患者安心休养。

3.4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减弱,加之卧床后活动减少,饮食要合理,原则上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高钙和富含丰富的维生素食物为主。多食瓜果蔬菜,多饮开水,忌辛辣刺激性肥腻之品,戒烟戒酒。对食欲差、胃肠吸收不良、年老体弱者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如5%复方氨基酸,20%白蛋白等,以利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4]。

3.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3.5.1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老年人肺活量减弱,肺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差,以及原有慢性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骨折后又长期卧床,咳痰更困难,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或坠积性肺炎等合并症[5]。所以每天清晨起床及夜晚临睡前嘱病人坐起,做深呼吸,并拍打背部。并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拍背及有痰尽量咳出,必要时用雾化吸入治疗。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病房空气新鲜。

3.5.2预防褥疮的护理下肢骨折行牵引的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少,翻身难,使得肩胛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部等处长期受压,极易发生褥疮。护理人员要细致观察患者的局部受压情况,在突出受压部位用柔软的海绵圈外包纱布衬垫,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再按摩10min,后扑上爽身粉。也可对皮肤受压处进行热敷,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

3.5.3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由于多脏器的功能生理性退变,及骨折后长时期卧床活动减少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可导致严重后果[6],所以指导家属每日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浴2~3次,擦洗同时配合手法按摩。健侧肢体抬高,屈曲,蹬腿活动,指导患者做患肢体早期的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经过热敷、按摩、肢体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防止肢体功能废用性萎缩。

参考文献

[1]王福权,张华俦,骆燕禧.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81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1994年04期.

[2]石荣光,李冬梅,王琳,等.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与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8):739-730.

[3]韩洁,刘欣梅.老年人疼痛的评定与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10-211.

[4]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5]黄桂望.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01):73-74.

[6]李秀娥,祝维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5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