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对提高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心理危机干预对提高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效果观察

王勇1魏晓云2

王勇1魏晓云2

(1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400036;2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400036)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危机干预对提高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晚期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肿瘤内科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达8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因子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在焦虑/躯体化(P<0.01)、绝望感(P<0.01)、认知障碍(P<0.05)方面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危机干预可显著提高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并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肺癌依从性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76-02

在针对晚期肺癌的医护工作中,现已建立较为成熟的手术及放化疗方案,大多数医院也很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但对晚期癌症患者仍然缺乏娴熟的、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手段。本研究Neuman系统模式[1]为基础,通过消除患者心理危机应激原,重构其心理防御线,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晚期肺癌患者,其中男性45人,女性19人,年龄31~78岁,平均(49.4±12.7)岁。均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肺癌患者,其中鳞癌39例,腺癌16例,低分化癌6例,腺鳞癌类癌1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肿瘤分期、治疗方案及精神状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CAV方案[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进行常规联合化疗。在化疗疗程中,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肿瘤内科常规护理,如出现化疗不良反应可给予对症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

1.3干预组治疗方案

1.3.1患者应激原评估应激原(stressors)是能改变系统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具体到晚期肺癌患者,通过评估,了解其感受到的应激原主要有:

(1)个人因素。晚期肺癌属于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由于大部分人对突发的急重症缺乏心理准备,产生严重的恐惧感和威胁感[2]。使相当一部分危重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或精神异常[3]。(2)药物因素。针对晚期肺癌的化疗药物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对患者造成身体伤害,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低热、白细胞减少、全身乏力等。上述不良反应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3)社会及家庭因素。目前肺癌的发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肺癌患者仍在家庭或工作中扮演陪伴重要角色,患者担心自己的病情将导致家庭生活来源的断绝并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对配偶、子女产生歉疚心理,导致焦虑情绪上升[4],甚至不愿配合治疗。

1.3.2具体干预措施通过对患者应激原的评估,我们可以获知导致患者心理危机和降低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进而可针对各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1)认知疗法。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疾病宣教,告知患者关于肺癌的发病原因、治疗原则、康复注意事项,以及心理因素和情绪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特别要了解患者对肺癌认识上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与患者一起认真分析,帮助患者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引导患者正确看待化疗副作用。化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措施之一,但这种治疗方式会对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低热、脱发、全身乏力等。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肺癌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使患者对不良反应有所了解,避免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或误以为疾病加重,不愿配合治疗。

(3)社会心理综合干预。医护人员应加强与化疗患者的情感交流,鼓励患者重新融入社会。主动向患者提供报纸、杂志,鼓励患者阅读、收看电视或进行其感兴趣的活动。积极配合家属探视,让患者多接近亲友,充分发挥医护人员、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体系等多方面的作用,共同增强患者对于疾病康复的信心。

1.4疗效评价

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依从度的评估分析,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患者心理状态时应用得最为普遍的量表。本表共包括20项,包含总分及7类因子分。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HAMD因子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在焦虑/躯体化(P<0.01)、绝望感(P<0.01)、认知障碍(P<0.05)方面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HAMD因子分析

3讨论

本研究是以全科医学模式为基础,将肿瘤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次跨学科研究实践。我们以Neuman健康照顾系统模式为研究模型,将晚期肺癌患者所遭受的不良心理和病理刺激归纳为个人因素、药物因素和社会及家庭因素3个应激原,通过心理危机干预重构其心理防御体系,以维持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准确评估了造成晚期肺癌患者心理危机的应激原,并通过认知疗法,引导患者正确看待化疗副作用和社会心理综合干预增强了患者的心理防御能力,消除了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恐惧、焦虑所导致的抑郁抑郁心理状态。通过给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支持、疏导等增强患者对精神应激的防御能力[5],帮助患者从混乱的思维和情绪中解脱出来,重建心理平衡,使干预组患者精神状态获得极大改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并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NeumanB.Thenursetheorists:21st-centuryupdates-BettyNeuman.InterviewbyJacquelineFawcett[J].NursSciQ,2001,14(3):211-4.

[2]孙渌,刘丽波,王晓光,等.心理治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2,2(2):143-144.

[3]孙慧,田敬伦.心理干预对青年肺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的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351-52.

[4]龚丽丹.纽曼护理对肺癌切除术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22-23.

[5]徐琪,郑茂根,赵艾君,等.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3725-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