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湿化方法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湿化方法比较

王晓颖

王晓颖(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目的机械通气时对两种不同气道滴注方法效果比较。方法将两种不同的气道内滴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随机抽查30例,对照组为间断滴注组,由护理人员手工间断气道内滴注,实验组为持续滴注组,将配置好的湿化液接输液器持续滴入气管套管内。结论机械通气时持续气道内滴注法优于间断气道内滴注法,既有效达到了湿化气道的目的,且患者感觉舒适,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机械通气时较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关键词】机械通气湿化气道持续滴注间接滴注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通气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1]。机械通气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为治疗原发病提供了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对呼吸衰竭的治疗水平。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排出不畅,呼吸道失水增多,容易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肺部感染等[2]。其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湿化气道。气管内直接滴注生理盐水或药物为较常见的气道湿化方法之一,可以采用间接滴注法和持续滴注法两种方法。笔者就这两种方法带来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10年03月至2012年06月,共选择机械通气患者60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间断滴注组和持续滴注组,每组30例。机械通气时间在3到10天,间断滴注组设为对照组,持续滴注组设为实验组。遵医嘱配制湿化液0.9%生理盐水170ml加5%碳酸氢钠70ml,对照组由护理人员用2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5—8ml,取下针头,断开呼吸机,沿气管导管外口在吸气末缓慢注入,每半小时至一小时一次,也可以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调节间隔时间及量,注入后接呼吸机通气1-2分钟后再吸痰。实验组将配制好的湿化液连接输液器,排气完毕挂在床旁,用头皮针直接穿刺进入呼吸机延长管的橡皮帽,胶布固定,滴速为3—5滴/min,湿化液沿气管导管进入气道,也可以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调节滴速及量,每小时吸痰或根据患者病情出现咳嗽反应时吸痰。

二、结果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三、讨论

机械通气时气管内直接滴注药物的目的是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间断滴注法和持续滴注法这两种方法均可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目的,但是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对比,各项参考指标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说明间断滴注法湿化效果差于持续滴注法。且间断滴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⑴由护士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各种因素影响较大⑵每次注入气管内容易引起患者呛咳,而且痰液易喷溅到护理人员⑶滴注过程中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排出影响湿化效果⑷反复滴注操作使气道感染的风险增加。持续滴注法护士工作量小、操作简单、可有效降低气道感染;滴注药物量小、均量匀速不易引起患者呛咳并使气道持续处于湿化状态,气道湿化、痰液稀释效果好,不易形成痰痂,降低了气道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时持续气道内滴注法优于间断气道内滴注法,既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患者感觉舒适,且有效地达到了湿化气道的目的,减少了气道的损伤、痰痂的形成、肺部感染的机率,极大地提高了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机械通气时持续气道内滴注法为较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波,高和.《实用机械通气治疗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

[2]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