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校园减少校园伤害

/ 2

建设和谐校园减少校园伤害

蔡妙芬李文彦李春阳

蔡妙芬李文彦李春阳(广州大学门诊部广东广州510006)

校园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无庸讳言的问题。青少年的伤害高发,频繁发生的校园伤害令人担忧。用Google搜索引擎检索有关“中国校园暴力”的内容,2003年获107000项,2004年有123000项结果。可见建设和谐校园,预防及控制学生的伤害,保障校园的安全,是一个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课题。[1]

学生在学校中发生的伤害的主要原因是:(1)安全措施不完备的校内生活与学习设施所引起。如教室、厕所、宿舍、楼梯、操场等场所,以及危险建筑物倒塌引起的伤害。此外,校园内的栏杆、围墙、水泥地面、枯树木、游泳池等也可能成为学生的“隐性杀手”。(2)学生在正常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和校外活动中的伤害。如跌倒、溺水、坠落、推搡和磕碰等。(3)校内外交通事故。当今社会,汽车进入校园接送学生已经是司空见惯,而且无围墙的校园,更加剧了校园的车流量,交通事故时有发生。(4)火灾、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爆炸等突发事件。如学生实验课、饭堂的食物安全。(5)抢劫、绑架、凶杀、毒品、勒索和性侵犯或校园内暴力。[1]

根据广州市预防医学会《校园安全和青少年伤害研讨班》调查的资料显示:全国每年约10万青少年受到伤害。其中夏季溺水是青少年第一位伤害死亡原因,每年有3万中小学生命丧“黄泉”。交通伤害已成为导致中小学生死亡的第二原因,车祸每年至少造成3万多中小学生死亡,有21000多名学生在交通事故中受伤。2012年4月1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华南农业大学一起小货车与一骑自行车学生碰撞的校园意外交通事故,黄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还有校园伤害的特殊形式——自杀,每年自杀身亡的中小学生1.6万人。2005年媒体报道的中国内地大学生自杀案件116起,其中83人死亡。多数由于求职失败、恋情挫折引起。自杀为伤害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另外校园中的非故意伤害以跌倒、碰撞伤和食物中毒为多见。如楚天都市报讯:2012年8月4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珞喻东路一家美术培训学校早餐过后,数十名学生出现不适症状,疑是食物中毒,19名学生被紧急送医。人为的灾祸和自然灾害造成学生群死群伤,尤以火灾和水灾为多见。

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语言伤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伤害不浅,甚至可以留下终身的心理阴影。同伴暴力在校园也随时可见,特别在运动场,为了争到场地,从口角到动手,有时还发展到群架群伤。运动伤害更多发生在自由活动时间,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保护意识,有时甚至是多发性的。我校的伤科急诊主要也是运动伤害。

高校受教育者大都是完全能力人,与中小学未成年人学生有着本质区别。一方面他是公民,享有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他又是受教育者,势必要受到各种教育规范的规制和约束,其监管难度更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吸毒、酗酒、女生怀孕、暴力攻击等校园伤害在高校也呈迅速上升趋势,严重地摧毁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在互联网用“大学生吸毒”搜寻,让人触目惊心,有多少大学生因为毒品断送了美好前程,要知道,一个显性吸毒者后面起码有七个吸毒者没被发现![1]又如2006年10月17日晚,新疆某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小强因酒后在宿舍的阳台失足坠楼身亡。大学生已经是性成熟期,随着女生妇科病的增多,以及女生的怀孕,我校门诊部的妇科门诊也随着形势发展起来。自2006年开诊以来,来门诊的学生几乎包括了常见的妇科病种,还有性传播疾病,有的学生怀孕了自己还不知道!可见高校的性防护教育也不容忽视。国外的校园枪杀案也愈演愈烈,特别是2007年4月16日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恶性校园枪杀案,竟造成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内的33人死亡,另有17人受伤!

伤害并不是意外,伤害是有因可循,有源可究,因此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我认为校园伤害预防可从四个方面入手:(1)首先学校必须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安全第一”的认识,积极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建立校园心理危机的干预,设立校园心理咨询室,建设和谐的校园,增强学校安全防卫,做好突发伤害的应急管理,增加人体对伤害危险因素的抵抗力,从思想上预防校园伤害的发生。(2)预防伤害危险因素的形成;如与美化环境结合起来,校园以绿化带代替围墙,校道要有清晰的标志,学校食堂的食物要有固定的供货商或基地,生熟食物应明确分开,预防污染,确保食物的安全,并定期加以检查,预防伤害危险因素的释放或减少其释放的可能性。(3)防范和控制校园暴力的发生;防范和控制校园暴力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改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不良的影响,改变伤害危险因素的基本性质,充分运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任到位,形成校园暴力防治的合力[2]。(4)对已造成的伤害提出针对性控制和预防措施;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成长,以政府为主导,切实落实校园安全各项具体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和控制措施,使受伤害患者保持淡定、采取有效治疗及康复措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教书育人环境,防范学生伤害与暴力,建设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王声涌.校园安全与青少年伤害现况,2006年十月广州市预防医学会印发的关于校园安全和青少年伤害研讨班资料.

[2]刘振华.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其防治,湖湘论坛,2005,4(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