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表达关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表达关系的研究

顾银根

顾银根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黎里中心卫生院215200)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胃粘膜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及P53表达的特点,探讨HP感染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14C呼吸试验检测确定HP感染,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胃癌和胃癌前病变进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HP感染阳性的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胃癌前病变→胃癌的发展过程中,HP的感染可能是胃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诱发因子,而且在胃癌前病变→胃癌的过程中p53的表达水平在增高,导致胃上皮细胞易于向癌细胞转化。

【关键词】HP;胃癌;胃癌前病变;p53

【中图分类号】R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37-01

胃癌是我国消化道肿瘤中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并逐渐认识幽门螺杆菌,其与胃癌的关系日益被关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把HP列为第一致癌物,为进一步研究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我们对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HP感染与p53表达的关系进行探讨[1]。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选择我院2013—2014年期间胃镜活检标本共100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26例,胃癌25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48.15±12.53)岁。全部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um切片。

1.2方法

1.2.1HP检测:所有患者经过胃镜诊断并取病理组织,接受14C呼吸试验确认HP感染。

1.2.2免疫组织化学研究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作用SABC法检测:P53多克隆抗体(用PBS稀释到1:250)和SABC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具体步骤按试剂盒所述进行。P53蛋白阳性染色为细胞核内出现深浅不一的棕黄色颗粒。单纯细胞浆着色而核无着色为阴性。

1.2.3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率或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HP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的感染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的胃粘膜中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见表1。

表1HP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注:HP(+)与同病变组中HP(-)比较,▽p<0.05

3.讨论

流行病学等研究表明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过程中,HP感染在起始阶段起到一个启动因子的作用[2]。本研究发现,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的发展过程中,HP感染率逐渐增高,而胃癌的HP感染率有所下降,可能和癌变组织不利于HP的定居生长繁殖有关[3]。再次提示持续HP感染使胃癌发病的危险性增高。

P53为一种抑癌基因,该种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野生型p53主要是抑制细胞过度增殖,调节细胞周期,并可启动和修复损伤的DNA,防止细胞的异常增生。野生型p53基因半衰期短,难以检测。突变型p53基因则无抑制细胞过度增殖作用,失去启动DNA修复功能,易致细胞过度增殖。且突变型p53基因半衰期长,有利于检测。本研究发现,随着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过程,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在胃癌中表达最强,同时统计学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中p53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组中p53表达高于HP(-)组。表明HP感染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促进p53基因突变,使DNA修复基因失活,降低受损细胞的修复机会,向恶性转化,这与我国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一致。我们认为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p53蛋白是否可以作为筛选胃癌癌前病变的标志物,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范妤、李涛、宋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c-myc、p53基因表达的关系[J].甘肃医药;2012年09期:655-657.

[2]唐佐青、催培林、杨绍。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胞凋亡与胃癌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03年12期:28-30.

[3]李红霞。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表达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生;2012年07期: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