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运营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医院运营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

杨勇

杨勇

(宜昌市优抚医院443000)

【摘要】内部控制是每个经济运行体都应该建立的基本管理制度,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信息披露真实准确,促进医院实现发展目标。既是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防范经营风险的必然要求。本文讨论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内控制度的途径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360-02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生存发展所依托的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医院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因财务失控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账务操作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财务舞弊隐患;另一方面是管理失控造成的医疗纠纷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医院医疗管理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医疗纠纷层出不穷,这导致医院经营风险累积,服务质量下降。我们应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从源头预防风险,成为现阶段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医院内部控制在防范经营风险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的作用是保证正确的做事,责任是减少经营风险,其控制对象是医院中的个人,目的是规范职工行为,范围是医院的业务流程和规范,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减少运行的不确定性,管理可控的纯粹风险。

在管理实践中,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医院应建立健全良好的内控体系,以风险为导向,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防范重大风险和医疗事故发生,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依照法律和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医疗业务及经济活动实行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信息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协调、控制、监督。基本作用是为了保证医疗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本文拟就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措施,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二、现行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现实,在行政定位和企业管理之间的两面性,客观上导致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起步晚,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不够,总体水平较低。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制度建设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医院的控制体系缺少连贯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差,内控程序和系统尚不完善。如医院的一些重大经营决策的确定、设备购置以及基建投入等,未能按照控制程序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考核,导致购置、资产和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造成闲置和浪费,经营成本效率低下。医院内部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投资机制和投资风险评估机制。

2、管理层认识不足,主观要求不高。

许多医院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轻视内部控制,普遍存在重视医疗技术建设而轻视经营管理的现象,医院的管理者经济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方面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办事手续繁琐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办事效率,因而既没有对执行情况严格监督和评价,也缺乏奖惩机制,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3、监督考核不够,监督机制缺乏。

在内部监督方面,不少医院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内部机构不完善,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还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审计部门独立性较差、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4、预算流于形式,不够科学严谨。

预算是财务内控的主要手段,但现行条件下往往是简单根据上年预算,按照上级的要求编制。预算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执行部门,也未进行可行性论证。由于预算编制的缺陷,造成了执行预算时脱节,丧失约束力。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预算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大,资金运营效率较低,使预算执行失控。

三、建立和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管理意识。

内控制度是由医院决策层、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实施的,其实质是为了促进其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需要加强全员意识,全员意识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者的率先垂范。内部控制难在执行,执行难在管理者的率先垂范,控制的大部分对象和事项在管理层,对规则的破坏也更容易发生在管理层。二是全体员工共同担负内控实施的责任,医院每个职工既是内部控制主体,又是受控客体,是执行与否和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

2、健全制度基础。

内控制度的科学完整是实施好内控工作的基本要求,建立内控制度的前提是对医院经营风险分析(COSO),从责任体系到制度建设上适应要求。一是明确责任体系。树立现代内部控制理念,拥有一套高效的组织机构,横向上做到权力制衡,各部门之间在合理分工、职责分明的基础上做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在纵向上做到精简办事程序,明确工作目标。包括:明确医院的权力机构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审计监督部门,同时规定职责定位;确定决策机构对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审查的责任。二是建立规章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不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制度体系本身的科学、合理、规范是保证运行的前提。医院在制度建设中做到合法、合规、合理、全面、准确的同时,都要考虑内部控制的需要,要防范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自负责、相互制约,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确保相互牵制作用的发挥。

3、把握关键环节。

内控的特点是主要对象是内部事务,这决定了管理层有经验、有基础掌握其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针对医院的业务特点,要从以下进行重点安排:一是关键环节和重点目标,如财务预算、成本、货款收回、债权债务清偿、费用支出等,尤其是医院门诊收款与医院住院结算、基本建设投资、修缮工程项目、国家资产、药品、库存物资、采购、领发与保管等存在有风险、易产生舞弊行为的环节。二是时间,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三是侧重范围,运营控制重在流程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管理控制重在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核控制、人力资源控制;专项控制重在财务管理控制、会计信息控制、信息技术控制。

4、保持监督检查。

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是制度运行的保证和效果评价的基础。一是医院要根据原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在医院内部应科学合理地设立内审机构,使其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二是保护医院内审人员依法行使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强化医院单位领导人在审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保证审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明确职责,做好服务,将传统的“查错纠弊”转变为“控防结合”,真正融入医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三是要加强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研究与创新,不断推进内部审计职能,从单纯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审计方式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全过程审计转变,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逐步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

综上所述,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建立好、执行好、监督好内控制度的运行是防范医院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医院,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何萍.试论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构建.中国对外贸易.2011(08)

[2]王鸿雁、刘力: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资金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