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徐航

徐航(吉林省安图县白河林业局医院133613)

【摘要】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9%,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粪,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呕血与黑粪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活动无耐力

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08~2011年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30~48岁5例,40~50岁20例。60岁以上3例。

治愈:2例好转:19例转外科手术治疗4例死亡3例。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12指肠和胰腺、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本病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严密观察病情,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治疗,细致做好临床护理,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

2护理体会

2.1体液不足

2.1.1休息与体位大出血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吸人。

2.1.2治疗护理立即配血,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并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输液开始宜快,必要时测定中心精脉压作为调整输液量和速度的依据。治疗中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过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对老年病人尤应注意。血管加压素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故滴注速度宜缓慢。对肝病病人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准备好急救药品、药物。

2.1.3心理护理说明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关心、安慰病人,抢救工作应迅速而不忙乱,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呕血或解黑便后及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2.1.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时根据病情一般每30min至1h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必要时进行心电护理。如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冰凉提示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而皮肤逐渐转暖、出汗停止则提示血液灌注好转。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颜色及量。准确记录出入量,疑有休克时留置导尿管,测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30ml/h。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以了解贫血程度,出血是否停止。

观察出现下列迹象,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而未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压波动,提示出血未止。

2.1.5饮食护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

2.2活动无耐力

2.2.1休息少量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大出血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证睡眠。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2.2.2安全轻症病人可起身稍事活动,上厕所大小便。但应注意有活动性出血时,病人常因有便意而至厕所,在排便时或便后起立时晕厥。故应嘱病人:坐起、站起时动作缓慢;出现头晕、心慌、出汗时立即卧床休息并告知护士。

2.2.3生活护理卧床者特别是老年人和重症病人注意预防压疮。呕吐后及时淑口。排便次数多者注意肛周皮肤清洁和保护。

2.3有受伤的危险:误吸、窒息、创伤

2.3.1呕吐时,协助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防止窒息或误吸,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呕吐物。

2.3.2留置三(四)腔气囊管期间,定时测量囊内压力,以防压力不足而致未能止血,或压力过高而引起组织坏死。当胃囊充气不足或破裂时,应立即抽出食管囊内气体,拔出管道。对昏迷病人尤应密切观察有无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或窒息表现。气囊充气加压12~24h应放松牵引,放气15~30rain,如出血为止,再注气加压,以免食管胃底粘膜受压过久而致糜烂、坏死。定时做好鼻腔、口腔的清洁,用液体石蜡润滑鼻腔、口唇。必要时约束病人双手,以防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试图拔管而发生窒息等意外。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严密观察病情,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治疗,细致做好临床护理,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