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课堂提问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浅谈思想政治课课堂提问艺术

牟方培

牟方培(利川市第三中学,湖北恩施445400)

摘要: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本文从课堂提问的作用、特点出发,探讨了合理有效的提问艺术,提出了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课堂提问;原则方法

课堂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过程即信息反馈过程,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一堂优质课不仅要提问,而且要问得巧妙、自然、适时。因此,要取得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讲究提问艺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谈几点体会。

1.精心设计,注意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提问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种多样。既不能不分轻重,漫无边际;也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一定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提问,还要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教学重点,需设计一些有分量的问题或者多角度的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掌握重点。如讲“物质”这一概念时,我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就有:“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着什么共同的本质和特质?”“为什么不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同物质混为一谈?”“看不见摸不着的就不是物质吗?”来帮助和激发学生理解物质这一基本概念。又如在讲“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时,有些学生存在着模糊认识。他们认为我国人大选举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没有什么民主。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我提出了这样一组问题:“民主的真实性能否以通过议案的票数来判断?如果不能,那怎样才能正确判断民主呢?能否就此说社会主义民主不真实?”这样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回答,既解决了学生中的疑点、突出和强调了所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政治觉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对讲清教学重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循循善诱,注意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这种提问犹如投石激浪,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议论甚至争论,让学生各摆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我们在讲“生活消费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既然生活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高消费’‘超前消费’有什么不对吗?”“既然生活消费是个人的事,那么国家和社会是不是管不着,而且也不用管?”这种问题的提出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而收到了“投石激浪”之效。

3.难易恰当,注意课堂提问的适度性

课堂提问要考虑提问内容的难易,事先要根据对象的年龄、性格、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不同的年龄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要求必须适当,过低的要求和过高的要求都是不适宜的。过低的要求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过高的要求则使学生“望而生畏”。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鉴于彼此间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有差异,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而是那种高于学生原有心理和智力水平,经过他们主观努力后能够达到的问题,用句形象的话说,就是“跷跷脚,够得着”。

4.生动活泼,注意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为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穿插讲一些成语典故、诗词格言、名人轶事、笑话等,以丰富所学的内容。如在讲授“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时,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位饥饿的人来到一家饭店就餐,一连吃了五个烧饼,当他又吃完第六个烧饼时,他懊恼地说:‘早知道这个烧饼会饱,就不会吃前面那五个烧饼了!’”学生听后不由得发出愉快的笑声。讲述后我再提出问题:“这个饿汉子的可笑之处何在?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质变和量变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去认识,这样做事理结合,学生的兴趣较浓,对教材理解得深刻,甚至一辈子不会忘记。

5.点面结合,注意课堂提问的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到全面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再点名让某生回答,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即使在提问个别学生时,也应注意让其他学生认真听。比如这样说:“现在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就照顾了大多数学生,使回答的、旁听的都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一种体现,每个教师都应把它当作一门艺术来对待。只要我们从教学学生的实际出发,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就能挥洒自如地运用课堂提问,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