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正确用药的重要性

/ 3

老年人正确用药的重要性

塔娜1刘艳华2

塔娜1刘艳华2(1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医院010051;2内蒙古库伦旗妇幼保健站0282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027-03

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包括现役军人)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1]。按照国际人口老龄化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全社会平均每十个劳动力人口供养一个老龄人口,而二三十年之后,有可能转变为每三个劳动力供养一个老年人,比日本目前的老龄化问题还要严重得多。而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吕桦等的调查结果,城市81.9%、农村87.2%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其中约50%的患者同时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疾病[2]。另外,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当常见,其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7倍[3]。因此,正确用药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为此,本文从用药心理误区与用药特点、生理变化与药物作用特点、用药原则等几个方面说明老年人正确用药的重要性。

1老年人的用药心理误区与用药特点

1.1服用多种药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器官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不断出现,有些老年人甚至同时患有数种疾患。这些变化容易引起心理恐慌,又怕就医时的排队、挂号、等待以及就医费用,从而造成自行用药、盲目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增加。不合理用药不仅治不好病,而且极易引起毒副作用或药源性疾病增多。根据章晨琦等的调查,有51.33%的老年人每天服用药物,其中平均1d同时服用3种药物的达18.74%,同时服用6种以上药物的达2.52%[4],而合并用药药物种类的多少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药物种类越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合并用药0-5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而合并用药5-10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升为7.4%[5]。另据李秀芳等的报道,用5种以下药物合并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5种以上药物合并用药的发生率为30%-40%,而10种以上药物合并用药时发生率则上升为50%-70%[6]。

1.2易受广告诱惑

当前,广播电视、书报杂志中的各种药品广告对老年人产生巨大的心理诱惑,特别是一些厂商让一些极少数老年人免费用自己的产品,利用他们做免费广告,以骗取更多老年人的信任。不少药品广告只追求经济效益,夸大宣传或虚假宣传药物的治病效果,闭口不谈药物的毒副作用,产生较大的诱骗效应。这使得老年人盲目相信广告宣传而忽视对厂商资质及药品真实疗效的调查了解,自愿向厂商点名要这些药,或直接到药店买药自行服用。服药后有时有可能由于心理作用出现病情好转的错觉,从而放松心理防备。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科学,而且可能带来危险,轻则影响治疗,重则产生不良反应。比如,感冒有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之分,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用药不尽相同。又如痢疾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称为杆菌痢疾,另一种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称为阿米巴痢疾。两种痢疾用药和治疗也是不一样的,用错了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影响治疗。因此,老年人需要提高科学素养,正确解读广告用语,避免盲目用药。

1.3滥用补药和新特药

有些老年人总以为身体不适或疾病缠身是体内缺乏或流失某些物质造成的,认为通过补药解决是既直接又安全的途径,从而出现滥用补药现象。每一种补药只能适合相应的病症,因此,是否需用补药,先去医院检查咨询后再作决定,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补一般只适用于中医所谓的虚症患者,如心虚、肺虚、肝虚、肾虚、脾虚等等,虚症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一般表现为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乏力。虚症患者可适当选用一些相应的补药治疗。实症患者(中医所谓的实症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如发热、头痛、腹胀、腹痛、胸闷烦燥、呼吸气粗等等)一般不适合用补药,例如燥热内盛、肝阳上亢的老年人和患有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不可服用参茸类滋补药品。如用这些补药,使燥热内盛、肝阳上亢的老年人内热更盛,引起粘膜微血管出血、咽喉肿痛、便秘、头痛等症状;使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血压骤升,甚至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

有些老年人认为新特药是更新换代产品,疗效肯定比老药好。其实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我国对药物创新的投入少、能力低是不争的事实,发达国家每年将医药工业销售额的10%-15%投入新药研发,而在我国,多数厂家的这个比例仅为1%-2%。造成的后果一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缺少质量可控、疗效清楚的现代中药。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但中成药产品开发却一直停留在挖掘古方的基础上,剂型也无法突破浸提冲剂、丸剂等传统模式;二是我国西药中97%以上药品是仿制外国的品种,是国外进口产品国内包装,成为新特药的。好多新特药其实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研发”出来的,一是更换名称和包装,二是更换剂量,三是更换剂型。从安全有效的角度看,老药是经过长期使用证明确有疗效和安全的,对于老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也已掌握。因此,一些成熟的老药价格便宜、疗效明确、安全可靠,应该是老年人的首选。

2老年人生理变化与药物作用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好多生理功能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对药物的吸收、运转、代谢、排泄及疗效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2.1吸收

老年人自行用药绝大部分为非处方药物,这些药物多数是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来吸收,因此,胃肠道功能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较大。老年人胃肠壁细胞功能衰退,胃肠粘膜萎缩,胃酸的分泌和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这些变化都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此外,由于胃液的酸度下降,使某些药物在胃中的降解减少,生物利用性降低,导致药物的吸收显著减少。另外,老年人因便秘而常用泻药时也会使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减少,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7]。

2.2体内分布与运转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运转受血流量、体液酸碱度、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及药物与组织的结合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循环功能变差,都将影响药物转运。再加上体内脂肪比例相对增加,一些亲脂性的药物,如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地西泮及维生素A、D、K等容易在脂肪组织内蓄积,长期服用有可能产生毒性反应。另外,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后,不同程度的与血浆蛋白发生可逆性的结合,而老年人由于血浆蛋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导致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导致体内游离药物相对增加,毒性随之增大,容易产生副作用,如华法令等[7]。

2.3代谢

药物的代谢主要受肝脏及其功能的影响,老年人肝血流量和细胞量比成年人减少40%-65%。肝脏微粒体酶系统的活性也随之下降,肝脏代谢速度只有年轻人的65%。因此,药物在其体内的代谢放慢,药物半衰期延长,易造成某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这可能是老年人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的原因之一[8]。因此,使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巴比妥、保泰松等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浓度上升,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20%-50%,像地西泮等一些药物在老年人体内滞留的时间比年轻人延长4-5倍[9]。因此会出现更多的副作用,故需适当调低剂量。另外,老年人的功能性肝细胞减少,对药物的代谢也有一定影响。

2.4排泄

肾脏是大多数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一般药物以原型或代谢物的形式由肾脏排出体外。根据巩连生的研究,自50岁以后人的肾脏出现明显的退行性变化,70岁以上老年人肾脏老化更为突出,肾脏体积从70岁开始明显缩小。因此,老年人的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包括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的主动分泌功能和重吸收功能降低等[10]。肾功能的这种变化导致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血浆药物浓度升高,药物清除率降低,容易出现药物的蓄积中毒。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剂量在理论上要比年轻人小得多。尤其是老年人在应用对肾脏有一定毒副作用的药物时,更要慎重。

3老年人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决定了老年人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老年人因不合理用药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20%,老年人死亡原因中有14.3%是由不合理用药引起的[11]。因此,老年人用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3.1精简原则

有研究表明,用药的药物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已如前述。因此,老年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须遵循精简原则,要用最少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同时搭配的药物以不超过4种为宜[12]。有些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可以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一种,如降压药钙拮抗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降糖药物达美康、糖适平等。在同一类药物中最好选用长效制剂,这样就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从而减少药物数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3.2配伍原则

有些老年人一旦患病,产生心理恐慌,想尽快治好自己的病,想尽办法多用几种药物,这既不科学又不可取。有些药物合并用药使药物的疗效减弱;有些药物合并用药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还有些药物合并用药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以上几种情况,轻则导致治疗失败,重则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两种以上药物合并用药必须注意药物间的合理搭配问题,即所谓的配伍问题,配伍恰当有利于治疗,配伍不当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药理学上有“配伍禁忌”。药物的配伍需要专业知识,确需使用多种药物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3.3剂量原则

老年人由于肾脏逐渐萎缩,肾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排泄机能减弱,导致药物在体内转化缓慢,滞留时间变长。如果按照一般成人剂量常规用药,会发生毒副作用或蓄积中毒,尤其是像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经过肾脏排泄的抗生素类药物。因此,老年人用药时需要根据个体特征选择合理的剂量,有学者提出从50岁开始,每增加l岁,用药剂量应比成人减少1%,也有人主张60岁以上用成年人用药量的1/3,70岁以上用1/4,80岁以上用1/5。总的来说把用药量控制在最低有效挤量范围之内[13]。对那些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应从药物的“最小剂量”开始用药,再看身体反应、病情变化等情况逐渐增加到较适宜的剂量。

3.4时间原则

药物均有各自的最佳吸收和作用时间,因此,各种药物的每日给药次数、各次之间的间隔时间有所不同,原因是各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运转、代谢和排泄速度不同,在体内保持有效浓度的时间长短不同,这就是确定给药次数和各次之间间隔时间长短的依据。各种药物的给药次数和各次之间的间隔时间长短一般都是经过药理学实验和临床观察后确定的,是有科学依据的和实践检验过的。按规定时间和次数用药,既能收到预期的疗效,也可保证用药安全[14]。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某些慢性病的用药,多有一定的疗程要求,即要按时用药,又要用够要求的天数,才可能把病彻底治好。因此,老年人用药不仅要按规定严格掌握用药剂量,而且还要遵守用药时间。

4结语

人到老年,机体各器官及其生理机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功能逐渐衰弱,有时由于季节变化或天气变化而出现一些不适感是正常的,不一定所有的不适都是病态。因此,老年人对此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意识地提高精神免疫力。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秘诀是长期不懈的劳动或运动、平和的心态,愉快的心情、规律的起居、合理的饮食等等,而不是靠吃药、滋补等达到长寿的。因此,老年人进行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社交活动和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利用媒体保持学习和娱乐,尽量与子孙后代同堂,经常保持同子女们的联系和互动,是老年人的良好精神食粮。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是健康长寿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110428_402722232.htm(2011/4/28).

[2]吕桦,李盛,倪宗瓒.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1,36(1):29-32.

[3]杨焕.国内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展概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25(1):75-78.

[4]章晨琦,林益强,王永铭.上海社区老年人用药安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2):85-88.

[5]黄林清,徐长福.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之我见[J].中国药房,1995,6(4):30.

[6]李秀芳,杨静,刘秀杰,吴海军.浅谈临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J].中国全科医学,2003,6(2):146.

[7]吴晓华.浅谈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9):818-820.

[8]耿德章.中国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151.

[9]于凤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及合理用药[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9A):2386-2387.

[10]巩连生.老年人肾功能及肾体积变化的研究[J].老年学杂志1993,13(3):164-165.

[11]丁飚.老年人的合理用药[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9):1739-1740.

[12]许士凯.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8):984-986.

[13]苏伟莺.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957-3958.

[14]塔娜,呼和,苏梅娅,乌日娜.小儿正确用药的重要性[J].边防科技,2009,医学专刊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