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治疗宫颈糜烂69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69例临床观察

叶红

叶红(大连市金州区妇幼保健院116100)

【中图分类号】R7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95-02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9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疗效优6例,疗效良22例,疗效差6例,疗效优良率82.35%;观察组疗效优17例,疗效良17例,疗效差1例,疗效优良率97.14%。两组患者在疗效优良率上有显著性差异,(X2=21.1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微波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

宫颈糜烂为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宫颈炎类妇科疾病,因为妇女的宫颈部位很容易受到分娩和宫腔等操作受到损伤,并且宫颈管呈柱状的上皮抗感染的能力比较差,同时宫颈黏膜的皱襞较多,所以一旦出现感染就很难得到彻底的清除,所以病情会出现久治不愈[1]。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9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9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21例,平均年龄为(36.13±2.13)岁;宫颈糜烂轻度3例,中度21例,重度10例。观察组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22例,平均年龄为(35.92±2.21)岁;宫颈糜烂轻度4例,中度20例,重度11例。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口服抗宫炎片每天三次,每次6片;同时外用爱宝疗栓剂,每天1粒[2]。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使用微波治疗仪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天到7天,使用接触式探头,将功率设置为55W到60W之间,每次接触时间2s到7s,直到患者糜烂面成为黄白色凝固样,在微波治疗后,使用四环素软膏进行涂抹,7天后复诊给予碘伏消毒[3]。

1.3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单位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临床疗效评价[4]

疗效优:患者的宫颈光滑,糜烂面已经消失,完全上皮化。

疗效良:患者的宫颈糜烂面缩小到Ⅰ度以上。

疗效差:患者的宫颈糜烂面没有改善,或者缩小不足Ⅰ度。

疗效优良率:(疗效优病例数+疗效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结果

对照组疗效优6例,疗效良22例,疗效差6例,疗效优良率82.35%;观察组疗效优17例,疗效良17例,疗效差1例,疗效优良率97.14%。两组患者在疗效优良率上有显著性差异,(X2=21.13,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3讨论

使用微波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具有方便、有效、痛苦小、不用住院等诸多优点,已经在大多数的基层医院得到广泛。本文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结果临床效果良好,观察组疗效优17例,疗效良17例,疗效差1例,疗效优良率97.14%,疗效优良率远高出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对照组。经临床实践我们将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注意事项总结如下:在进行微波治疗前一定要有效通过服药、外用栓剂控制患者的阴道炎症,避免出现宫颈充血性水肿;在进行微波治疗中接触过浅会容易导致术中出血,并且会降低治疗效果,但是接触过深又容易导致出现脱痂期的出血过多,也会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所以在治疗中要注意,探头的移动速度不能过快,要在局部每次停留至少2秒,并且观察探头下的糜烂组织是否出现黄白色的凝固变性;微波治疗的功率应设置在55W到60W之间,因为微波治疗的治疗功率一旦过低,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最后一定要注意微波治疗的治疗顺序,应先从宫颈管的周围开始治疗,使用同心圆向外周移动的方法,这样可使探头和下治疗面部分重合,可使中心治疗的程度比稍深,而外周稍浅。

参考文献

[1]周艳霞,袁锐三,微波治疗宫颈糜烂19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49):77—77.

[2]陈启平,庄英娜,陈少香,等,微波治疗宫颈糜烂400例的疗效[J].广东医学,2006,27(2):259—260.

[3]姚平,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776—778.

[4]曹静,潘晓平,Meta分析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62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