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述工程施工中的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例述工程施工中的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李东岳

李东岳恩平市二建集团有限公司529400

摘要:伴随着建筑物规模的逐渐扩大和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工程高质量的确保不仅和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工程材料设备的选择等方面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抵御灾害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个话题有序展开,以确保高质量工程。

关键词:工程施工;通病;防治措施;

Anexampleofthecommonfaultsofprojectconstructionandits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LiDongYueEnPingShiErJiangroupCo.,LTD.529400

Abstract:withthebuildingscaleexpandsgraduallyandpeoplelivingmateriallevelrising,therequirementsofthequalityoftheprojectofbuildingmoreandmoreisalsohigh,andbuildingengineeringofhighqualitytoensurethatnotonlyandbuildingengineeringdesign,constructionengineeringmaterialsiscloselyrelatedtothechoiceofequipment,toagreatextent,dependsontheconstructionprocesstoensurequality.Buildingengineeringconstructionqualitystandorfallandhighandlowatacertainextenttothenormaloperationofthebuildingandresisttheabilityofthedisasterhasanimportantinfluence.Thispapermainlythroughtheanalysisofconstructionprocessinthecommonfaultoftheexistenceandpresentstheircountermeasuresthistopicorderlymanner,toensurethehighqualityengineering.

Keywords:engineeringconstruction;Commonfault;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

一、工程施工过程中通病浅析

1、散水坡渗水通病

地下室一层外墙顶部向下渗水,致使不少地方出现发霉发黑,不仅影响了室内的环境与美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室内的潮湿度。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散水坡和结构主体墙身没有断裂开来;散水坡宽度比挑檐长度要小,因而致使散水坡没有将接水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纵向、横向伸缩缝隙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适应不了升降的高度需要而致使裂缝的产生;散水坡比房区路面标高要低得多,因为雨水累积而排不出去,致使积水问题出现等;

2、地下室外墙渗漏通病浅析

2.1设计不合理原因:

在设计时,由于只关注地下室上部的载荷、水和土的压力以及防震等方面的工程计算,对混凝土开裂没有进行必要的验算,使设计中钢筋配置率偏低,导致侧墙体受压力较大,强度不够开裂;一些地下室结构较长,导致应力容易集中在某些部位,设计时没有合理设置后浇带,也没有必要抗裂措施导致墙体开裂;设计中没有严格的设置的伸缩缝和沉降缝。

2.2施工质量原因:

(1)施工中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水灰比过大,易产生收缩裂缝;

(2)基层清理不好,振捣不密实等原因留下了漏水隐患,同时模板中如果有残留物等掉入混凝土中,也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实,形成渗水通道。

(3)防水层施工质量不好,有峰窝、麻面、暗孔、空鼓等现象,导致渗漏的发生;

(4)施工中对防水层保护的不好,使防水层受到损坏,同时,后浇带未有进行必要的加强防水措施等引起渗漏;

(5)施工中养护不当,造成混凝土墙体失水干裂等产生裂纹引起渗漏;

(6)后浇带保护间歇时间不够、浇砼前没有进行必要的清理或清理不干净、新旧砼接触面未凿毛、模板安装穿墙对拉螺栓未有止水措施等都可能引起渗漏的产生。

3、屋面出入孔渗水、漏水现象严重

屋面出入孔渗水、漏水现象严重换句话说也就是当屋外下雨的时候,屋内也在下雨,从而使得人们上下楼十分不方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屋面缺乏有效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管理,即使木盖遭到损害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补,一旦下雨便会淋到室内;第二,水平出入门,门是向内开的,门的下槛内较低,从而使得雨水由门槛直接流向室内;第三,不上人屋面,出入孔的时候没有注重对防水层的保护,因而踩坏防水层,再加上没有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最终导致在下雨的时候出现渗水、漏水。

4、变形缝地方渗水通病

特别是变形缝两侧墙面因为受到渗水、漏水的影响而致使墙体发霉发黑,直接对建筑的环境和美观造成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变形缝结构与规范要求不一致,甚至不合格,缝内有夹物致使贯通受阻,生成刚性结构,直接改变了变形缝的功能,从而建筑物沉降有待进一步平衡化,致使墙体最终被遭拉裂;另一方面则是变形缝内嵌入的密封性材料水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盖板构造不正确,满足不了变形缝工作正常运行的需要,最终致使盖板被拉开,出现渗漏问题。

二、针对工程施工中通病的解决方案

1、针对散水坡渗水问题的解决

针对散水坡渗水这一问题的预防措施建议采取以下几种:第一,散水坡和结构主体的墙身断裂开来,以便建筑物向下沉降的时候使得散水结构的整体性不必遭到破坏;第二,屋面无组织的排水房屋的散水坡宽度应该确保其比挑檐板宽达一百五十毫米到两百毫米之间,从而确保雨水可以直接落在散水坡上;第三,散水坡的标高要比房区路面高,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积水的出现和对散水坡基础产生浸泡的嫌疑;第四,散水坡坡度和坡向应该和设计要求保持一致,表面抹水泥砂浆,确保结构牢固和密实,散水坡纵向、横向的设置一般选择沥青砂浆来予以填实。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散水坡要加强在层面上的养护,以便开裂现象的出现。

2、针对地下室外墙渗水问题的解决

2.1设计方面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外墙承受的侧压力,钢筋布置要合理满足承受强度的需要。对于较长结构的地下室,设计时要合理设置后浇带,并且严格的设置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外墙厚度选择要适中,一般地下1至2层,外墙厚度在300MM左右,3至4层,厚度为600MM左右。地下室外墙间隔3~4米设置附墙或暗柱,在墙体1/2高度处设置暗梁,以增强侧墙的强度,有效防止外墙受侧力后产生的裂缝。

2.2施工方面

施工中,要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砂石选用中、粗砂,严格控制水灰比,适当提高砂比,以尽量减少混凝土中的毛孔数。在施工中,铜筋的间距、尺寸等要严格按设计加以控制,钢筋用方箍加以支撑,浇筑时,布料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下料高度不超过3米。在暗柱和暗梁、角部处要仔细振捣,避免暗孔、空鼓的产生。浇筑后,养护时间不可少于十四天,并做好施工防水层保护和土层的回填,以使外墙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避免裂缝的产生。另外,还要注意在浇砼前须进行必要的清理,新旧砼接触面必须凿毛,以使浇筑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模板安装穿墙对拉螺栓时也要有相应的止水保护措施,以避免渗漏的产生。

3、针对屋面出入孔渗水、漏水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屋面出入孔防水施工可以先将孔口周围的砖砌体抑或是以及浇筑好的混凝土墙体加以砌好,在屋面找平层施工的同时还得将根部的圆弧和平立墙面抹好。其中浇筑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外口建议比墙面要高出达到三十毫米。在开展铺贴屋面防水卷材的同时还得将立墙卷材贴好,然后待卷材上端裁齐卷入圈梁上口后进行压固和密封好,最后借助于木框进行压牢,木盖在处理的时候要考虑防腐问题,用金属材料将上面包好,即使是铁件也要进行防锈处理。此外,对于高低层房屋建筑也要做好防水措施,譬如在门口处用钢筋混凝土板挑出作为踏步,板下和砌体之间最好保有一定的空隙距离,这样可以和沉降需要相适应,此外还得确保门外平外开。

4、针对变形缝渗水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要确保沉降缝基础以及圈梁混凝土变形缝的断开,在正式施工之前要用木板进行隔开,然后确保变形缝内的贯通与洁净,填补油麻丝和该镀锌铁板。安装盖板的时候要考虑到变形缝工作构造的要求,力求沉降与伸缩的平稳性。而安装盖板的时候要确保其整齐和牢固,接头位置务必是顺着水流方向压紧密实的。针对变形缝墙根出现裂缝而渗水的问题建议将裂缝处的卷材予以割开,待基层扩缝之后填补防水密封膏,修补、粘贴好防水层。当变形缝墙顶面出现卷材破损或者裂开的情况下,可以取下混凝土盖板,待重新修复之后再安上。此外,为了确保变形缝的水密性,可以在外墙变形缝中安置止水层。

三、总结

总的来说,工程施工中特别是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砖砌体工程、抹灰工程、门窗工程、饰面砖工程以及地面工程和屋面防水工程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通病问题,对工程高质量的确保有着极大的影响,因而针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务必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参考文献:

[1]许胜虎.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J].民营科技2011(10)

[2]张洪波.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安徽建筑2008(04)

[3]李俊勇.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