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198例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麻疹198例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

支雅庆

支雅庆(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117100)

【中图分类号】R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244-02

【摘要】目的探讨麻疹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以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麻疹。方法对住院的麻疹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1周岁的小儿至60岁成人均有发病,以≥18岁的成人发病率最高(28.8%),且有增加趋势,农村及城郊人群比例较高(65.7%),有明确麻疹疫苗接种史者占23.2%,有明确麻疹接触史占9.1%,临床症状典型,腹泻者多见,易损害肝脏,并发症不多,早期容易误诊。结论对麻疹患者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易感者加强麻疹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关键。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临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pidemiologicalandclinicalanalysisofmeasles,inordertobetterpreventionandcontrolofmeasles.Methods:in198casesofmeaslesinpatients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from1yearsto60yearsintothechildrenhavepercapitaincidence,with>18yearsofadultincidencewashighest(28.8%),andhadthetendencyofincreasing,ruralandsuburbanpopulationproportionishigher(65.7%),thereisaclearhistoryofmeaslesvaccinationofmeasleswas23.2%,withclearcontactShiZhan9.1%,typicalclinicalsymptoms,diarrheaincommon,easytodamagetheliver,complicationsarenotcommon,earlymisdiagnosis.Conclusion:earlydiagnosisofmeaslespatients,earlyisolationandearlytreatment,forsusceptibletostrengthenmeaslesvaccinationas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measlesinthekey.

【Keywords】measlesEpidemiologyclinicalanalysis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以0.5—6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自1965年广泛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发病率明显下降。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198例,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麻疹的新特点,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198例,198例住院患者,男110例,女88例,均符合麻疹诊断标准。年龄分布:最小出生后1周岁3例,最大60岁1例,其中≥1—3岁42例(21.2%),4—6岁68例(34.3%),7—17岁27例(13.6%),>18岁57例(28.8%)。

1.2发病季节:1月3例(1.52%),2月14例(7.1%),3月37例(18.7%),4月71例(35.9%),5月46例(23.2%),6月15例(7.6%),7月9例(4.55%),8月3例(1.52%)。

1.3地区分布:市区患者61例(30.8%),农村及城郊患者130例(65.7%),其中流动人口7例(3.54%)。

1.4相关病史:麻疹疫苗接种史:有明确麻疹疫苗接种史者46例(23.2%),未接种疫苗23例(11.6%),不详129例(65.2%);未接种者中农村患者18例,市区患者5例,市区患者主要原因是因病漏种,有接种史者中除4例为1—3岁周龄患儿外,其余均为4岁以上儿童。

1.4.1发病前麻疹接触史:有明确麻疹接触史18例占9.1%,有3家2人同患麻疹,2家为母婴同患,56例有在流行期间至医院就诊史。

1.4.2既往麻疹病史:7例患者曾有麻疹病史(3.54%)。

1.5临床表现198例均有发热,热峰38—41.0℃,38℃,5例(2.53%),38.5—39℃,52例(12.63%),39.1—40℃,125例,(63.1%),>40℃16例(8.1%)。在>39℃患者中≥18岁92例(占同年龄组73.6%),<18岁62例(占同年龄组61.4%)。热程2—14d,平均7d。所有患者均有皮疹,为充血性红色斑丘疹,部分有融合,无出血疹,发热第1—2天出疹30例(15.2%),其中2例为先出疹后发热,5例发热同时出疹,第3—4天出疹117例(59.1%),第5—6天出疹44例(22.2%),最迟1例第7天出疹。出疹顺序:最先出疹部位耳后101例,颜面81例,颈部5例,背部6例,5例足部未出疹。出疹期3—8d,3—5d146例(73.7%),平均4.5d。Koplik斑:143例入院时可见Koplik’s斑,3例发热第1天即可见,最长于发热第7天可见。

1.6临床特征:符合典型麻疹临床表现的195例,占98.5%,非典型麻疹3例,占1.52%,临床症状较为典型,与近年来报道:症状多为不典型者的流行趋势不同,出疹前均有前驱症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随着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疹的出现,结合流行病学特征较易诊断,热退后皮疹消退有色素斑及脱屑,症状减轻。

2医技检查

白细胞(2.0—10.6)×109/L,降低者51例,升高者6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63例,最高达331.6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58例,最高162.3U/L,总胆红素升高3例,最高81.8μmol/L,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96例,最高468U/L,麻疹IgM抗体阳性158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5例。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46例,T波改变52例。X线胸片检查:肺纹理增多38例,支气管炎17例,肺炎21例。

3治疗与转归

合并支气管炎17例,肺炎21例。予利巴韦林等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预后良好。

4讨论

4.1在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儿童麻疹疫苗漏种率较高,或者由于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规模流行时有发生。但近年来各地麻疹病例明显增多且小儿和成人麻疹发病率增加。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1)自我国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易感性增,(2)流动人口、麻疹疫苗的漏种和迟种,易造成城镇局部易感人群积累,导致局部成点状麻疹暴发流行,(3)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下降,(4)部分曾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患者和患过麻疹的患者随着时间推移麻疹抗体水平下降。

4.2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1)成人麻疹所占比例较高达48.9%,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发病季节以3—5月为高峰,9月及以后未有发病,人群分布以本地居民为主,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少,与文献报道不同,农村及郊区明显多于城镇,且其未种、漏种人数也高于城镇,部分病例有麻疹病史。(2)临床表现典型,所有患者都出现发热,热程较长,热峰高,体温高于39℃者125例(63.1%),热程平均7d,最长14d,说明病毒血症较重,其中成人病毒血症更重。(3)皮疹明显:都有不同程度的典型皮疹,大多数病例出疹时间、部位、顺序及出疹期较为典型,部分病例发热当天或同时出疹,1例为先出疹后发热,这可能与麻疹病毒的变异有关,最迟1例于第7天出疹,有5例颈部、6例背部先出疹,最长8d皮疹才出齐。(4)Koplik’s斑可见率为72.2%,最长者于发热第7天、皮疹出现第7天可见到,Koplik’s斑比例不高可能与部分患者就诊较迟Koplik’s斑已消失有关。(5)出现明显肝功能损害,少数病例出现明显黄疸,国外学者;在麻疹伴肝功能损害病例的肝细胞中,通过RT、PCR法检测到麻疹病毒的RNA,因此认为麻疹病毒对肝细胞的损害是直接作用造成的。(6)本组并发症主要有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肺炎,其中成人仅1例并发肺炎,说明肺炎不是成人麻疹的主要并发症。(7)本组病例误诊较高,分析原因有:①麻疹早期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炎,在没出疹时容易误诊,部分病例Koplik’s斑和皮疹出现明显延迟也导致误诊,②2005年以前本地区麻疹患者很少,大部分非专科医生对此病缺乏意识,在麻疹流行后出现误诊;③部分医生询问病史、体检不够详细认真,在流行季节对麻疹重视程度不够。(8)本组病例无重型麻疹,预后良好。

4.3有效控制麻疹流行重在预防,做好基础免疫接种和加强强化免疫接种:(1)领导重视,组织到位,给予经费保证。(2)培训宣传到位,培训县、乡两级接种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接种技术水平和疫情暴发的处置能力。疾控中心主管人员可进行电视专题讲座,组织广播宣传,挂横幅,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让广大市民知晓活动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接种疫苗,杜绝“个体零接种”,尤其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杜绝个体免疫史的空白。(3)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提高对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3],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从而达到控制麻疹流行和暴发的目的。(4)查漏补种做好基础免疫、复种和强化免疫等措施是防止麻疹发病率升高的有效措施,做好重点人群的管理也是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本组资料显示成人麻疹发病有增加趋势,与小儿麻疹相比,成人麻疹临床症状典型,全身症状重,高热者多见,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明显,腹泻者多见,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并发症少,早期易误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应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控制麻疹:加强计划免疫接种,防止漏种,对外来人口也应开展麻疹监测和预防接种,适时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控制传染源,在流行期间重视麻疹诊断,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患者,和麻疹患者接触时应加强自我防护。

参考文献

[1]王军.成人麻疹99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9期.

[2]陈利华,严晓英.麻疹150例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