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及内膜形态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小檗碱干预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及内膜形态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周巨伦

周巨伦

(顺德中医院中医内分泌科528333)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糖耐量异常患者在小檗碱干预后,血管内膜、管腔直径的变化,评价小檗碱对改善血管形态的作用。方法同期入选100例患者,OGTT试验明确全部患者符合糖耐量异常诊断,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小檗碱试验组(A组)及对照组(B组),对A组4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小檗碱干预,干预前后采用ALOKA3500血管彩色多普勒配探头(7.5兆)测量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管腔直径,同期B组40例进行对照,随诊用药半年。半年后对两组再次测量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管腔直径,比较两组颈内动脉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直径宽度,及副作用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小檗碱干预后颈内动脉血管内膜厚度减小,管腔直径变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副作用方面,试验组副作用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小檗碱干预能够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管形态,防止内膜增厚、扩张血管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患者能够耐受小檗碱短期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小檗碱糖耐量异常颈内动脉血管内膜管腔直径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192-01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07-01至2012-12-31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糖耐量异常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46—90岁,按199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IGT诊断标准OGTT确诊为糖耐量异常[1],按入院号随机分成两组,A组(试验组)50人,B组(对照组)50人,两组病例年龄、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脱落标准:患者或法定代表人不同意参与调查,妊娠妇女,不能配合调查者,精神行为异常者,合并其它危重病者。愿意接受小檗碱半年的干预治疗及随诊。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50mg/次,每天3次。试验组除阿卡波糖外进加小檗碱干预治疗,随诊用药半年。服药前后采用ALOKA3500血管彩色多普勒配探头(7.5兆)测量双侧颈内动脉内膜厚度(CIMT)、管腔直径(CCAD),随诊用药半年。半年后对两组再次测量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管腔直径宽度,比较两组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管腔直径宽度及副作用情况。

1.3疗效评估

观察两组服药前及半年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管腔直径宽度的数值变化,及比较副作用发生率。

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

2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随诊。干预前后两组情况:

表1干预治疗前后两组颈内动脉内膜厚度比较

对上述数据进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檗碱又名黄连素,由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状茎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因发现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进行研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小檗碱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受损的内皮细胞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2],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明显提高大鼠内皮型NO合成酶的表达、降低NADPH氧化酶地表达及增强NO的释放和生物学活性有关[3]。同时有实验证明小檗碱在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INOS蛋白及COX2蛋白的表达[4],可能会对血管内膜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血管超声检测颈内动脉内膜及管腔直径能早期对众多的血管病变作出预测,本研究试图单独讨论小檗碱长期干预后对颈内动脉内膜及管腔的影响,服用小檗碱的试验组在干预前后颈内动脉内膜与管腔厚度未见明显变化,而同期对照组颈内动脉内膜增加,管腔直径变小,考虑IGT的情况下仍有不可逆的血管情损害,根据部分资料的观点,机体血管内皮细胞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及血清s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含量增加,并引起广泛的微血管损伤,而导致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所至的脑组织缺血反过来进一步促进ICAM-1的表达[5],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更严重缺血的发生,在各种观点中,负荷型糖耐量异常可能比单纯型空腹血糖受损更能加重血管的损伤。小檗碱因在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少内皮细胞介质释放,减少自由基及氧化能力而增加内皮自清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血管病损的进程和程度。

单靶点药物治疗常常疗效不佳,多靶点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因而成为很多治疗研究的新热点、新思路。小檗碱有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因其不易产生耐药性[6],而且较低毒性、副作用小,对老年人药物间干扰少,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期也可应用,同时具有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在体活性,价格便宜,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未来对小檗碱的多靶点药物治疗研究其中之一,是针对血管形态学改变的临床研究,可进一步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研究的过渡。

参考文献

[1]许曼音,陆广华,陈明道.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17.

[2]MearisS,HennericiL.Fourdimensionalultrasonographiccharacterizationofplaquesurfacemotioninpatientswithsympotomaticandasymptomatic[J].Stroke,1999,30(9):1807-1813.

[3]WangC,LiJ,LvX,etal.Ameliorativeeffectofberberineonendothelialdysfunctionindiabeticratsinducedbyhigh-fatdietandstreptozotocin.EurJPharmacol,2009,620;131-137.

[4]ChaoJ,LuTC,LiaoJW,etal.Analgesicandanti-inflammatoryactivitiesofethanolrootextractofMahoniaoiwakensisinmice.Ethnopharmacol,2009,125:297-303.

[5]BhallaA,SankaralingamS,TillingK,etal.Effectofacuteglycaemicindexoncilnicaloutcomeafteracutestroke[J].CerebrovaseDis,2007,13(2):95-101.

[6]徐炎,李学军.靶点药物治疗及药物发现.药学学报,2009,44:22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