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护理

/ 1

心肌梗死的护理

于英杰林桂荣

心肌梗死的护理

于英杰林桂荣(黑龙江省传染病院1505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9-0141-01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病死亡的占死亡总数50%左右。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4%-7%,且呈上升趋势,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死亡率大大降低,在抢救心梗病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及时有效地抢救病人是十分重要的。

我科从2006年3月-2008年12月对32例心肌梗死病人从入院进行了救治,由于抢救及时,提高了急性期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质量,我们的护理体会如下:

1急性期严格安排病人休息,发病后前3天要绝对卧床休息,进食、洗漱、翻身、大小便均要由他人协助,避免增加运动量。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并尽量限制探视,避免紧张及刺激,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由于疼痛与濒死感以及知识的缺乏,患者常有恐惧、忧虑、沮丧的心理反应。应讲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让其正确认识此疾病。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主任、护士长。让其对医院产生信赖感,消除恐惧心理,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床旁巡视,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疏导工作,教会患者情绪调节和控制的科学方法,提高心理反应能力。急性期前3天,给予持续的心电、血压、血氧监测,观察心率、心律变化,观察呼吸,血压情况。应用三硝时注意血压变化,应用利多卡因时应注意心率、心律变化,随时变化随时记录,随时做好抢救工作,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改善心肌缺氧及提高含氧量。疼痛严重时应依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静剂,防止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保持大便通畅,根据排便习惯定时给予便器,以形成条件反射,急性期可给予病人缓泻剂,保持每1-2天有一次大便,加强腹部按摩,要减轻病人的精神心理不安,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突发意外,必要时可作低压清洁灌肠以协助排便。饮食应为流质,应选少量菜水、米汤、果汁,清淡易消化流食,避免饮牛奶、豆浆、浓茶、咖啡,要保持病室安静,保持病室空气流通。

2缓解期避免血栓形成,指导患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增加活动量,先让患者在醒时每小时深呼吸和伸屈两足几次,进

行上下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再由床上坐起逐渐到坐在床边或椅子上,每次20分钟,每天3-5次,根据病情以后在床边、室内走动,在床边洗漱,再到室外、走廊走动,到卫生间洗漱、入厕,告知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饮食习惯是影响心肌梗死发生、发展、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是心肌梗死的四大因素等。饮食宜不产气适量维生素的半流质如粥、寿片、鱼类、水果等,不宜进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易少量多餐。帮助其戒烟、酒。保持大小便通畅,严禁用力,一面增加心脏负担。

3恢复期饮食逐渐过度到普食,选择适量蛋白和维生素饮食,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如乳类蛋白、瘦肉、蔬菜、水果。在他人的陪护下,试着上下楼并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在活动时如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防止过度兴奋,预防病情复发,讲解常用药物的用法,注意事项,如硝酸甘油口腔黏膜吸收1-2分钟起效,30分钟作用消失,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面红、心悸、体位性低血压,服药后应平卧,根据病情吸氧。

4出院指导①要保持理想体重,防止病情复发。少食或禁食动物脂肪、肥肉、动物脑、内脏、蛋黄等。多食粗粮、豆类、蔬菜各种水果,每日摄盐不超过6g。要戒烟限酒,饮食有节,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②运动要适度,每日不超过6小时。要做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保健操,练气功。禁止爬山、登高、划船、游泳等。活动量由小到大,不能过度劳累,3-4个月可逐渐恢复工作。③坚持不断服药,禁止擅自停药,定期门诊随访。④保持良好的心态。⑤外出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⑥外出旅游要在春末初秋季,地点要环境优美,空气新鲜,人员较少,并且必需有人陪护。⑦发现胸闷,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病情较重时,立即卧床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并拨打120急救。⑧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5结论通过对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各阶段性的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作用,优质的护理工作是心肌梗死病人转危为安,尽快康复的保证,也是减少发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