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消化内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

赵仙山

赵仙山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目的:了解消化内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状况,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通过查询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05年~2014年消化内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预防对策。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86人次,其中护士45人次(52.33%)、医师33人次(38.37%)、保洁员8人次(9.30%)。2005年到2014年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呈降低趋势。2005年职业暴露医务人员5人次,2014年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3人次。其中20人次(30.77%)为针头复帽、20人次(30.77%)为抽腹水时,16人次(24.62%)为处理使用后锐器,15人次(23.08%)为处理医疗垃圾。45人次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按照正确的职业暴露处理防护方法进行现场局部处理的占100.00%,33人次医师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按照正确的职业暴露处理防护方法进行现场局部挤血处理占96.97%职业暴露者目前尚无一人被感染。结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血液传染性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标准预防知识的宣教,医护人员普遍提高了职业安全意识及有效处理职业暴露的能力。

【关键词】消化内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233-02

据文献报道,有20多种传染病可经血液传播。[1]我国是是乙型肝炎高发区,艾滋病的流行在窝窝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2]。临床上,医务人员由于针刺伤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时有发生。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且消化内科患者的特殊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患者比重相对大,所以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为此,我对本院2005年~2014年消化内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2005年~2014年在我院消化内科工作的医护人员,包括护士、医师和保洁员。2005年~2014年在我院消化内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86人次,其中2012年10人次,2013年8人次,2014年3人次,逐年降低。

1.2方法

对2005年~2014年在我院消化内科工作,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和查询登记资料的方式,对已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暴露后采取的措施及预防对策。

2.结果

2.1职业暴露各年发生次数

2005年~2014年在我院消化内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86人次,其中2012年10人次,2013年8人次,2014年3人次,逐年降低。见表1。

表12005年~2014年各年消化内科发生职业暴露情况

2.4暴露后处理情况

现场处理局部处理:45人次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按照正确的职业暴露处理防护方法进行现场局部处理的占100.00%,33人次医师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按照正确的职业暴露处理防护方法进行现场局部挤血处理占96.97%,冲洗处理占90.91%消毒处理占93.94%,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现场处理率见表3。全身用药:86人次职业暴露中,61人次进行了针对性预防药物治疗,25人次未治疗或不需要治疗。

表3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场局部处理率

2.5血清学追踪监测及暴露者预后

86人次职业暴露中61人次进行了随访,随访率为70.93%,25人次失访(没有上报),失访率为29.07%。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暴露者目前尚无一人被感染。

3.讨论

3.1消化内科职业暴露现状

3.1.12005年~2014年在我院消化内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86人次,其中2012年10人次,2013年8人次,2014年3人次,逐年降低。近年来,随着职业防护意识的提高及院感科工作人员加强职业暴露培训力度,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也逐年减低。

3.1.2高危人群,加强职业安全培训2005年~2014年在我院消化内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86人次,其中医师33人次,护士45人次,保洁员8人次。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特别是消化内科,乙肝、丙肝患者很多,更容易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应对其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安全的认识,低年资的医务人员工作中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工作量大、发生锐器伤的改路高于高年资人员,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加强低年资医务人员教育,提高职业安全意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1.3主要暴露方式2005年~2014年在我院消化内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86人次中20人次(23.26%)为针头复帽、20人次(23.26%)为抽腹水时,16人次(18.60%)为处理使用后锐器,15人次(17.44%)为处理医疗垃圾。针头复帽和抽腹水并列第一,针头复帽主要是护士,抽腹水主要是医师。在对消化内科进行职业暴露培训时强调各自注意重点操作项目,以减少暴露频次。

3.1.4暴露后处理及随访局部处理:45人次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按照正确的职业暴露处理防护方法进行现场局部处理的占100.00%,33人次医师发生职业暴露时能按照正确的职业暴露处理防护方法进行现场局部挤血处理占96.97%,冲洗处理占90.91%消毒处理占93.94%,全身用药:86人次职业暴露中,61人次进行了针对性预防药物治疗,25人次未治疗或不需要治疗。随着近年来职业暴露培训的强度加大,职业暴露处理做的越来越好,处理做的不好的多发生在2010年以前。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暴露者目前尚无一人被感染。

3.2规范消化内科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

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学院性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3]。本次调查中20人次(23.26%)为针头复帽、20人次(23.26%)为抽腹水时,16人次(18.60%)为处理使用后锐器,15人次(17.44%)为处理医疗垃圾。针头复帽和抽腹水并列第一,针头复帽主要是护士,抽腹水主要是医师。因此在从事这几项操作时,医护人员应各自注意。且在本次调查中3名医务人员发生过3次职业暴露,6名医务人员发生过2次。因此应对其进行重点培训,改变其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减少暴露频次。严格医疗护理操作程序,建立临床常用诊疗护理项目操作规程,规范诊疗护理操作,减少操作误伤。

3.3健全防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4]。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制定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及报告制度》,规范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发生职业暴露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冯启敏.护士锐器伤害的现状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39.

[2]郑晓澜,邸英如,郭蕾.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青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503.

[3]龚光明.林场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680-682.

[4]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