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城市性质及城市布局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09-19
/ 2

白城市城市性质及城市布局现状分析

李桂芬

摘要:围绕白城市城市性质的确定、城市布局现状,分析了白城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经济发展目标。

关键词:白城市;城市性质;城市布局;城市地域结构

1白城市概况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东、东南部与吉林省松原市毗邻,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总面积25685平方公里,有汉、蒙、回等多个民族,总人口为200多万人口。

地理区位优越,是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处和周边二、三百里内一个较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黑龙江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入关的必经之地。

资源丰富,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面积都居全省首位。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风力资源以及多种矿产资源,境内有世界A级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

特色经济明显,是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是全国节水型井灌区建设示范市,被列为全国农业四大开发区之一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目前白城已成为水稻、烤烟、肉牛、芦苇、棉花、淡水鱼、油料、糖料、杂粮杂豆等农产品的重要产区。大鹦哥绿豆、黑水西瓜、福顺辣椒、万宝粉条、大安白鹅、通榆草原红牛、瀚海珠牌葵花仁等名优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工业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机械建材、食品医药和造纸印刷等行业为主。创出了棉纱、无纺布、毛纺呢绒、电缆、汽车发动机连杆、石油机械和沙棘、芦荟系列酒,吉鹤、鹤城、月亮湖牌香烟等一批名优产品。市场建设初具规模,集贸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要素市场功能比较齐全,辐射力较强,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2白城市的城市性质

2.1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2.1.1中央和吉林省关于扩大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对白城市在吉林省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1.2区域宏观经济的分析与研究,确立白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潜能。

能源工业的潜能:白城市靠近霍林河煤矿、市域用地开阔,水资源丰富,又地处东北电力负荷中心,有发展电力工业的巨大潜力。经东北电力设计院提交了可研性论证报告已上报国家。

白城市的商品粮、畜牧业、水产品是吉林省的重要基地,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在省内是有重要地位,为白城市的轻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3白城市自身潜在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城市工业基础,各项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具备“规模经济”的初步条件,已成为了市辖县的中等城市,成为振兴吉林省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吉林省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伴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也充分体现白城市中心城市集金融、商贸、信息咨询及服务业为一体的中心城商务区的功能。

2.1.4白城市地处吉林省西部用地开阔的大草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面向21世纪,提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时刻,白城市的城市规划应创造自己的城市环境特色,创造一个以绿化空间为主、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环境。

2.2城市性质

综合上述分析,白城市城市性质定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吉林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基地。

3白城市的城市布局现状

现状城市位于平齐铁路和白阿铁路交汇处,受铁路阻割,城区主要分布在铁路线的西和北侧,连片发展,现状建成区面积为27.8Km2,市区非农业人口23.5万人,人均城市用地118.5m2/人。

3.1白城市城市地域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一心带五片”的发展模式。

从历史发展看、白城市的建设多依托旧城,逐步外推发展起来的,较少出现“跳跃式”,建设用地的发展主要由城市中心向四周沿着公路、铁路外延,呈线型发展。

从总体布局看,向西发展的强度大,整个城市现状由铁路和公路分割,由于农业科学院实验地、果树场、高产菜田、城高苗圃、原铁路林场苗圃等绿色生态空间形成模形绿地、插入城市,创造了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并强化了五大片区的结构形态。从而,形成了“一心带五片”的发展结构模式;由内向外、由生长轴发展成生长面的发展过程。

3.2结构组成

3.2.1一心:是原市区中心,由内环干道内外形成的建筑较密集、城市各类公建较集中的中心区。市中心区是经过多年规划建设,逐步发展形成紧凑集中的用地布局,以公建和住宅区为主,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用地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用地包括现状内环道内外及铁路住宅区。占地面积大约在10km2左右。3.2.2铁东片区:城市东侧,过白阿铁路线形成片区,由工业和生活组团构成。包括现状麻袋厂、913油库、水泥厂、制药厂等工业和部分住宅片区,约占地5.2km2。3.2.3铁南片区:沿平齐铁路线形成狭长的片区,由工业、铁路设施及居住区组成。铁南片区主要是铁路南侧,以造纸厂、电厂、铁路站段用地为主形成片区约占地5.2km2。3.2.4城北片区:由中心区沿平台公路向城北发展形成片区,主要由城市功能分区,物资储备仓库用地和居住区组成。主要以占地2KM2的237处物质储备处为主,形成各类仓库用地和部分住宅片区,总占地5km2左右。3.2.5城西片区:沿中兴路向西至运河已逐步形成文化功能区。由科研学校、工业及居住区组成。城西片区主要指幸福街以西,近年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区域,以农研、林校、农校、粮校、卫校等形成的文化设施用地为主的文化区和纺织厂等少量工业占地,总计占地大约在2.8km2。3.2.6城西南片区:沿纯阳公路向西南形成规划电力工业综合服务区及居住区。

3.2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受行政区划和地域环境的约制,经济开发缓慢,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差,不适应城市外向经济的发展。

3.2.2市中心区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沿街建筑有很大改观,但是由于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缺口很大,市区外围道路多为土路、县缺乏照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人流集散地无停车场,交通混乱。

3.2.3城市相当数量的简陋平房,依然得不到改造,大部分旧城区居住环境急待改善,人均居住用地42m2/人,占地过大,城市居住区用地得不到合理改造。

3.2.4零散的小工业企业排水设施不完善,由于地下砾石沙层,渗透性大,工业污水对潜层地下水污染是极为严重的问题。平房居民大多户都有渗水井,地下水污染较大。

3.2.5城市现状只有一处10公顷的公园,人均公共绿地2.12m2/人,公共绿化活动空间不足。

4城市经济发展目标

4.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化,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转化城市经济单一的工业职能,建立包括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等多种经济体系,推动其经济发展、把白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型、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以带动白城市区城镇的经济繁荣发展。

4.2近期规划目标: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吸引外资,抓好电力工业开发区的建设,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带动白城地区的发展,建成功能齐全,吸引力强的外向经济区,在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工业带动下,使白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5.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00元,达到省内平均水平;国民总收入达到38亿元,为1994年的4.5倍,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

白城人民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辛勤劳动的汗水,将铸就城市建设的新辉煌。

白城市必将成为城市内部结构合理完善、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城市建设景观优美,各类城市设施十分完善,适合二十一世纪文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龚心瀚.经济社会发展与投资环境.

[2]白城统计年鉴,2003.

[3]李颛欣.中部小城市发展战略突破的思考[J].信息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李桂芬(1973,10~),女,吉林省白城市行政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