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作文的秘诀白运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写好作文的秘诀白运香

白运香

白运香(贵港市港北区贵城镇西江中心小学广西贵港537100)

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不出作文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我在日常教学中便作了一些探索。

1.从丰富的生活中积累

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

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经历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小题材,因此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学生在描写四季时,常常按照所接触到的文章经验来写,千篇一律地写成“春天的新枝,夏天的骄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这些和我们周围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还有,河里什么时候涨水了、各种花儿开在什么季节,平常能看到什么鸟儿等等,学生并不十分清楚。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并作好详细的记载,定期交流,学生有了这些经验,才不会在习作时信口开河,张冠李戴。我还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实践、所得写成日记,专门准备一个积累写作素材的文件包或文件夹,将搜集到的宝贵资料分门别类珍藏起来,待写作文的时候,到里面按类别查找……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这样,生活积累多了,习作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2.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善读书,重视积累语言。许多优秀的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些,不该怎么些。通过熟读、多读各大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阅读多了,积累多了,用于写作实践,必能提高写作水平。这样,习作就有丰富的语言材料。

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与他们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有关。要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我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一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是优秀作文选之类,让学生在写作上接受启示;三是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阅读书籍报刊,听取轶闻逸事,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可见,学生要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通过留心生活,精于阅读,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如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游子吟》诗中,有这样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学时,我便让学生比较“绿”字与“到”字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在这里用“绿”字仿佛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接着让学生把这些感悟记在自己的积累本上。以便在以后的习作中活用这类词语。学生初尝成功,便乐此不疲,随着积累的词句逐渐增多,我便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存放,如写景色的;记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的;赞美的……并在说话训练时让学生用积累本上的词句即兴说一段话,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学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几个月后,学生的习作能力大有提高,可见,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积累,学生在习作时又怎会无材无料。指导学生多读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整理在笔记本上,等到作文时充实到文章中去,使文章增添秀色。这样,从阅读中积累入手,增强了学生写作的积累的材料。

3.从丰富的情感中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写好作文,小学生必须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人禀七情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会到人家的经验,接触到人家的心情。”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流溢着真挚情感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感情,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我在教学第十一册《荔枝》一文时,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亲喜欢吃荔枝,但他把大个的给‘我吃”。这句话,并且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谈体会,说看法,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记在积累本上。在后来写关于家庭的习作时,许多同学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为题,感情真挚地描述了他们是如何感受爸爸妈妈的爱,以后要怎样报答他们的爱。我看了学生们的习作后感慨颇深:孩子们真的懂事了!又如,在体会和积累了第十一册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等文章描写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引起的学生探索与创造的兴趣。有位同学便在习作中表达了她对地球的感叹。并向全班同学发出“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号召。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空旷的土地,往里种啥便长啥。如有可能,我们何不种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呢?

4.从细心的观察中积累

有不少同学害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大脑一片空白,要么胡乱地写上几句,要么在作文书上照抄几行,大话、空话连篇,文章也很枯燥无味。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由于平时没有细心观察事物,头脑中没有积累写作的素材。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走进生活,充分利用慧眼,学会观察,大家就会找到写作的金钥匙。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就是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同学们,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内容,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耳闻目睹到的新鲜事物,及时记录下来。在观察中积累,这是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因为小学生主要练习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绝大多数写的又都是作者的见闻及感受。在观察中要抓住每种事物特点。我们生活的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每种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把被观察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读者才能确切地了解作者所观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事物的特点,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年龄、经济地位、职业、心境、感情都在起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人物的外貌来。因此,写人物外貌,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鲁迅的《故乡》对少年闰土的描写:“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有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体现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朴素的孩子,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而对中年闰土的描写:“身材增加了一倍、灰黄脸色、眼红肿、手开裂,”一副典型的在重重压迫之下的麻木精神和为饥寒所困却只能无力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表现出来。如在教学中写一段人物的外貌,我让一男一女站在讲台上,然后请一位同学给他们“画像”。结果把俩人的外貌描述得差不多,分不出男女,其他同学一听都笑了。我说:“先别笑,可能你们大家说也一样。现在我们把这两位同学的五官进行对比,看看异同再说”。学生们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并描述了出来。这次基本上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特点,说出那男生是国字形的脸,略有胡须,而女生脸较长而瘦,扎着马尾辫。事物的特点往往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再把它写下来,能留给人深刻的印象。

总之,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经验,从广泛阅读中积累经验,从丰富的情感中积累,从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鼓励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要引导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