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ROC曲线评价GPI在类风湿关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应用ROC曲线评价GPI在类风湿关节

李瑾余悠悠潘秀军

李瑾余悠悠潘秀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200433)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isomerase,GPI)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IESA)检测74例(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病人37例,其他风湿病人17例,正常对照20例)患者血清中的GPI抗原的含量。同时还检测了其血

清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iod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含量。通过ROC曲线的绘制比较GPI抗原、抗CCP抗体、RF的检测对于RA诊断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并取理想临界值,同时分析3者的相关性。结果:GPI抗原在RA组中的阳性率为91.9%,并且56%的病人含量高于2mg/L,GPI的含量在RA组和

其他风湿病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GPI、CCP、RF在RA组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但3者无相关性。结论:GPI

在RA组中有明显的升高并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作为RA诊断的新指标。如果结合抗CCP联合检测,将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ROC曲线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环瓜氨酸肽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某种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多入侵关节,

后期发生软骨及骨的破坏,并可出现畸形及功能障碍。因早期临床

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典型,常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困难而延误治疗,

从而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目前,在RA诊断标准中,RF作为血清学

标准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CCP、GPI在

RA诊断中的重要性,特别是GPI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抗原,与RA有

高度的相关性。本次研究检测患者血清中的GPI浓度,并通过与RF、

CCP比较,探讨3个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2014年上海新华医院住院患者74例,包括RA患者37

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0例,年龄38-83岁。其诊断均符合1987年美

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分类标准;其他风湿病对照组17例,包括红

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年龄31-89

岁。正常对照组20例,均来自体检人群,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

年龄29-76岁。

三、标本采集:

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静脉采血5ml,3000r/min离心10min,取血

清于-20℃冰箱保存,一次溶解后测定。

四、方法:

(1)GPI抗原测定:采用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双

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LIESA)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结果>0.2mg/L为阳性。

(2)抗CCP抗体测定:采用上海富莼科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

产的LIESA试剂盒,结果>25RU/ml为阳性。

(3)RF检测:在IMMAGE800上检测,试剂为美国Beckman公司

配套的药盒。结果>20IU/ml为阳性。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GPI抗原、抗CCP抗体、RF对RA诊断

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同时取GPI的理想临界值。三者相关性使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GPI的含量在RA组和其他风湿病组的差异有无

统计学意义使用卡方检测。

六、结果

七、GPI浓度

GPI在RA患者血清浓度为2.66±2.3mg/L,其他风湿病组为0.39

±0.34mg/L,正常对照组为0.12±0.13mg/L。GPI在RA组的检测结

果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GPI的含量在RA组和其他

风湿病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下表

2.2GPI、CCP、RF的相关性分析

RA组中同时检测了GPI、CCP、RF的浓度,GPI的平均值为2.66

±2.3mg/L,CCP的平均值为173.44±133.83RU/ml,RF的平均值为

166.99±134.16IU/ml。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GPI与CCP无相关

性(r=0.114,p=0.845),与RF也无相关(r=0.289,p=0.633)。

2.3GPI诊断RA的理想临界值的取值

假设将GPI作为诊断RA的指标,以不同浓度GPI值计算诊断的

灵敏度和特异度。以灵敏度为纵坐标,以1﹣特异度为横坐标,建立

ROC曲线(见下图)。选择最佳临界值为0.49mg/L,此时的灵敏度

为75%,特异度为91.9%。曲线下面积为0.883,面积>0.5,P值<0.001。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

自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原和相应的自身抗体,若未

经及时治疗,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致残,因此早期诊断和

治疗尤其重要。目前,类风湿因子(RF)是RA最经典的诊断指标,

是针对免疫球蛋白IgG稳定区的抗体,但RF可出现在正常人群及其

他自身免疫疾病中,故特异性不高。抗环瓜氨酸肽(CCP)是针对瓜

氨酸是RA血清抗filaggrin相关抗体识别的主要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

抗体,所以CCP的特异性更高。CCP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已

得到公认[1]GPI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分子量60KD,也称磷酸葡萄糖异构

酶或磷酸己糖异构酶,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外液尤其是关节腔内。

1996年Kouskoff等发现KRN转基因小鼠与NOD小鼠进行杂交产生

的F1代小鼠中,所有转基因T细胞受体阳性的小鼠都发生了类似人

RA的多发性关节炎[2],Matsumoto等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其致病

性蛋白为GPI,并且在人类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也检测到了

GPI[3]。提示GPI在RA诊断中的重要性。也有文献报道[4]血清和关

节液中明显增高的GPI抗原本身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

本次研究发现,RA患者组中的GPI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

和正常对照组(p<0.01),并通过绘制ROC曲线取得GPI理想临界

值为0.49mg/L,虽然此时的灵敏度为75%,低于CCP的78.9%和RF

的80.6%,但其特异度为91.9%,高于RF的77.3%接近CCP的92.3%。

所以有理由认为GPI抗原有可能成为RF、CCP以外的又一种RA标

记物[5]。同时进一步分析得出GPI与CCP、RF均无相关性,故GPI

又是一独立的指标。

为了弥补单一应用GPI、CCP、RF诊断RA的不足,本实验将特

异性较好的抗CCP抗体和GPI抗原作为联合检测组合,测得其灵敏

度为66.7%,特异度高达97.3%。说明抗CCP抗体和GPI抗原的联合

检测能大大提高RA的诊断效率,是RA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

综上所诉,GPI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抗原,由于有较高的特异性,

所以对R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标记物,而且

ELISA方法简单,结果可靠,适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朝焰,赵素萍,吴美辉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

节炎的诊断意义[J]中华风湿病杂志,2005,9:700-701

[2]MatsumotoI,StaubA,BenoistCetal.Arthritisprovokedbylinked

TandBcellrecognitionofaglycolyticenzyme[J].Science,1999,286:

1730-1735.

[3]MatsumotoI,MaccioniM,LeeDM,etal.Howantibodiestoa

ubiquitouscytoplasmicenzymemayprovokejoint-specificautoimmune

disease[J].NatImmunol,2002,3(4):360-365.

[4]鲍春德,叶萍,陈晓翔,等.血清中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抗原

升高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探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5,9(5):277——279.

[5]林珺芳,陈君敏,郑玲,薛原,芮红兵[J]福建医科大学

报20102010年8月44卷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