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一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涟水县一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陈秀兰

陈秀兰刘从高(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疾控中心223400)

【摘要】目的对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进行。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从采集到的5份标本中,2份呕吐物标本检出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100%,汪某吃剩米中也检出蜡样芽孢杆菌,且3份标本蜡样芽孢杆菌生化性状相同,其余均未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结论这是1起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米饭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示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学校

【中图分类号】R5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63-02

2013年6月26日13时30分涟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报告,高沟中学南校区学生陆续因胃肠道不适症状到医院就诊。I涟水县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组织人员对疑似食物中毒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填写《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取样检测并对就餐情况进行卫生学调查,确认这是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1事件经过

高沟中学南校区共有寄宿学生448名,2013年6月26日中午均在校就餐,出现症状的29名学生均为初二(2)班学生。6月26日11:55首发病例徐某某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前往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就诊,随后出现相同不适反应的学生逐渐增多,多数集中12:30至13:30,截止16:20(最后一例患者)共计29人出现上述症状。29例患者均至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经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有26名患者于当晚出院返校,3名留院观察,无危重病人,无死亡病例。27日上午均痊愈出院。

2现场卫生学调查

对学校食堂进行调查发现:食堂未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已过期;卫生状况较差,无防蝇防尘设施,下水道口无防鼠设施;操作间摆放零乱,地面存放未使用完的白菜、平茹、土豆、菜花等,未上架分类存放。操作间有一台冰箱,冰箱存放熟猪肉、熟鸡腿、鸡糕,生鸡肉,生熟食品未分开存放。食堂内苍蝇密度较高,一个视野可见8只苍蝇。

中毒者中午餐次就餐食谱为食堂自制饭食,无其它食品和其他外购熟食。白菜、平茹、土豆、菜花、鸡糕、猪肉均为26日上午从市场上现购,经混合烧熟后给学生分食。主食为米饭,其中米饭中有2013年6月25日中午剩余米饭3盘约9千克,其余为当餐一次新做。25日剩余米饭未冷藏存放,在26日中午就餐前15分钟放入地锅笼上热后分食给先就餐的学生。据调查,当天中午学校448名住宿学生均在校就餐,学校就餐时间定于11:30,因初二(2)班上午最后一节为体育课,11:15至11:20提前至食堂用餐。该班共有学生50名,其中45人食用是25日剩米饭,5人食用当天新蒸米饭。在调查的过程中,先就餐的学生反映食用的米饭有馊味。

现场分别采集到6月26日中午剩余的米饭,杂烩(白菜、平茹、土豆、菜花、鸡糕、猪肉),初二(2)汪某食剩的米饭,5份呕吐物。

3流行病学调查

3.1中毒情况

涟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6日13:30接报后,迅速组织人员对中毒病人进行个案调查,逐一询问发病情况及就餐史,填写《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调查显示,29名患者均为初二(2)班学生,均在食堂就餐,进餐时间集中在11:15,其他班级学生未见发病。全校食用剩米饭共45人,患病29人,患病率64.44%(29/45)。

3.2年龄、性别分布

中毒者的年龄为13-15岁,男性13例,女性16例。

3.3潜伏期

最短的为40min,最长的为5h,其中60min内发病的8人,占发病总数的31.03%。1-2.5h发病20人,占68.97%,平均潜伏期1.5h。

3.4临床症状

患者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临床表现的主要症状有恶心(29例)、呕吐(26例)、头晕(12例)、乏力(10例)、腹痛(10例)。无发热病例,所有病例经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于24h内痊愈。

4实验室检验

4.1检验方法

按GB/T4789.1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的蜡样芽孢杆菌检验[1]进行。

4.2检验结果

对采集到的6月26日剩米饭、杂烩、初二(2)汪某食剩米饭、两份呕吐物进行了检验,结果从汪某食剩米饭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1.8×107cfu/g,一份呕吐物蜡样芽孢杆菌计数3.5×105cfu/g,另一份呕吐物蜡样芽孢杆菌计数2.2×104cfu/g。汪某食剩米饭和两份呕吐物中检出的蜡样芽孢杆菌生化性状相同。

5讨论

根据现场调查,中毒的病人均进食过6月25日中午剩余米饭,不食者不发病,因此,认为中毒可疑食品是25日中午剩余米饭。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无传染性。患者汪某食剩米饭、两份呕吐物中均检测出蜡样芽胞杆菌。据此,结合现有的资料综合判断,本次事件是一起因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米饭的加工不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2]是一种需氧、有芽胞、无荚膜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芽胞抵抗力强,可产生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肠毒素,包括耐热的呕吐毒素和不耐热腹泻毒素[3],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以夏秋季(6-10月份)为最高,引起中毒的食品常于食前保存温度不当(26-37℃)放置时间较长,使食品中污染的蜡样芽孢杆菌得以生长繁殖而引起中毒。中毒者症状主要为恶心、腹痛、呕吐。

预防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措施,主要是不吃加热不彻底的剩饭、剩面等食品。

这次事件提示应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工作,引起学校领导及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堂卫生工作的足够重视。加强食堂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提高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和食物安全的认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确保用餐者安全。

参考文献

[1]GB/T4789.1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2003

[2]胡薇,刘春雷,于维森.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6):732-733.

[3]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