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历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要求

汪鹤锋

汪鹤锋(濮阳市华龙区高中河南濮阳457000)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总量激增膨胀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推广,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给历史教师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挑战,莫过于对传统旧角色和旧观念的挑战,新的时代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和观念的重塑与转换,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

”与“发展”的关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才能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因此,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历史课教学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就中学历史课如何创新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1.历史课程需要创新教学的背景和原因

1.1新时代和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形势总的发展趋势走向缓和和和平,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和科技力量的竞争,这些竞争从根本上讲又取决于教育的竞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知识经济如今已在全球全面展开,时代呼唤着中国需要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呼唤着创新教育的一系列思维,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发展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逐步摒弃传统的教育思路及教育举措,开创新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举措。增长知识,培养人才,提高觉悟是历史课教育的重要目标,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中学历史课教学紧跟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2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性需要创新

现行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材诞生于改革开放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虽然吸收了大量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也吸取了中外历史教科书编纂的经验教训。但是与今天新形势的发展在客观上仍有不足,教学内容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这是因为:一是教材受编写时间、篇幅的限制,历史材料和历史信息不可能迅速全面地得到更新。二是知识更新快,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历史科研也在迅速发展和创新,因此很多历史知识不可能得到迅速的补充。三是教科书编纂人员或多或少的存在“左”的思想倾向以及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束缚,书中观点难免有失偏颇。四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一旦出版成型,一般都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使用期,也就是说在开始使用的数年内,不宜做太大的改动。因而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就使教材具有滞后性。因此这些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知识,引用新材料,补充最新成果。

1.3历史知识本身的特点要求创新

历史是一门复杂的社会学科,它是过去历史时空内历史现象的综合再现。因此它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也比较多,因此教材由于篇幅所限就有所取舍,叙述的比较简略,趣味性少,断层多,很难形成完整的历史现象,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而事实上,历史是生动的,人物是鲜活的,要让学生乐学,有兴趣,就必须在讲课时,加进“新”东西:新鲜、新颖、新奇、有吸引力的新内容,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照本宣科。

2.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的几点设想

2.1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传统历史课教学,一般是老师课堂上讲,有时会挂上一些图表,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上比较单一,往往激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再靠这些陈旧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就有些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时代在前进,历史教学的手段也应该随着发展,要充分利用这些网络知识资源,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下载很多教学用的图片和课件,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历史课件,也可以利用光盘在电脑上教学。时代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学会电化教学,要掌握目前比较常用的一些教学软件,如flash、powerpoint、3dmax、frontpage、photoshop和authorware等等,学会自己制作切实可行的历史课件。

2.2历史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指导者(且仅此而已),担心学生不理解史实,于是就包办代替,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推着学生走”的办法,容易养成思维惰性,学生的思维逐渐钝化,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看教就是要看教师怎样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历史问题的机会一直以来,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认为历史课就应该是教师讲,因而坚持的是一种模式,即以教师讲为主,教师在教上下工夫,力求生动有趣,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能力,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历史教师要更新这种观念,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大胆吸收新的教育思想、理论,使教学呈现出多种模式,中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开放式教学,探求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都可以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应用。总之不是一种模式。

2.3历史知识结构要创新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都是从全国范围学生的一般情况来考虑问题,可是具体到每一个学校,学生的智力、认识水平,都参差不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结构的重组上要新,重组我们认为要符合三个原则,即:一.不拘泥于教材,不受教材现有体系结构的限制,也就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打破教材的结构,甚至打破教材的框框,大胆地引入新的信息和自己经过思索后的想法。二.符合中考命题的要求。中考命题知识在课本上都能找到,但材料却是课外的,考试的角度都是新颖的。我们教师就要认真研究考纲,重组知识结构,使之符合中考的需要。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需要。我们的教材在不断改进,但始终有一定的滞后性,始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而满足不了青年学生的需要,尤其是跨世纪青年学生的需要,他们需要新颖、生动、能调动他们思维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去重组知识结构,以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满足他们的需要。

2.4历史教学要注重边缘学科知识的延伸

历史教师过去上历史课,在知识的延伸上只是在本学科内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这有必要,也是必需的。但这是一种“挖井”式的教学方法。即力求讲活,讲深,讲透。时代呼唤着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在知识的延伸上打破学科界限,延伸到其它学科,延伸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使学生知识面扩大,眼界开阔,也就是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多挖坑,即讲宽用活。如今高考,全国大部分省市都采用综合考试,这种考试适应了全面型人才的培养。但可能考的知识面很宽很阔,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只“挖井”不“挖坑”,学生怎么能适应这种考试的变化呢?历史教师的一大特点,就是其知识不但要精而且要博,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呈现出专业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更是如此。历史教师不能再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一无所知,必须及时进修相关学科知识,如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哲学、美学、书法、雕塑、绘画、宗教、法律、音乐、军事等知识。只有汲取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丰富、加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开放、创新思维的能力。

2.5历史教学要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教育界自九十年代以来共同的呼唤和追求。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学习历史要掌握基础知识,更应当看重的是历史学科所特有的垂训、借鉴功能,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和把握将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历史学科长期以来是中外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温床,无论是孔子还是亚里士多德,都特别重视历史学科的明智、育人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功利化的趋向日益明显。无论是阶级斗争模式还是生产力范式都试图用一种统一的思路规范或者说是约束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向。人文学科却不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像是培养了一批手执“生产力”手术刀解剖历史尸体的医生,既少情感的培养,又缺发现的乐趣,难怪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就是要在历史教育中更多的关注对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进行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思考,进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自身的命运。

同时,历史教师还应关注和学习国内外一些著名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功底。象当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如顾颉刚、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钱穆、郭沫若、翦伯赞、白寿彝等人的学术论文精品。学习、吸收著名史学家的学术论文的精髓和研读历史教育、教学理论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理论基础,是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推动历史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创新之重要。不创新,民族没有活力,同样,不创新,历史课也没有活力。如何创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只要始终坚持一点。即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的创新是一定能成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人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如是说。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真正学会创新,才能为将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