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静脉瓣膜环缩术联合激光闭合术治疗原发性深静瓣膜功能不全

/ 1

股静脉瓣膜环缩术联合激光闭合术治疗原发性深静瓣膜功能不全

赵正国

赵正国(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229-02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传统经典术式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建术,曲张浅静脉结扎抽剥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化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采用股静脉瓣膜环缩术联合激光闭合术(EVLT)及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原发性深静瓣膜功能不全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50例,50条肢体,男29例,女21例,年龄32-70岁,平均56.0-0.5岁,病程2-33年,平均7.0-0.6年。按CEAP临床分级C328条、C411条、C58条、C63条。所有病例均为EP和PR,其中10例为AS.P.D,40例为AS.D。

1.2术前评估均行彩超检查,股静脉返流时间<2.5s24条,<4s18条,<6s5条,<6s3条。对彩超提示返流>4s的8条肢体均行股静脉逆行造影,按Kistner分级,2级5条,3-4级3条。

1.3治疗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龙胆紫液进行曲张浅静脉描记,碘酒固定,以便术中定位。先作股根部纵行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沿肌间深入,解剖股总静脉、股静脉和股深静脉,术中指压法瓣膜试验的评估均可见返流,50条均行股静脉环缩术,材料用大隐静脉,股静脉以痉挛后直径为度,后指压试验37例无返流,13例轻度返流,所有浅静脉主干平均行半导体激光腔内闭合术,采用DIONED激光治疗仪810mm,小腿曲张静脉分支均行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溃疡周围肠线缝扎。术毕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整条下肢,术后抬高肢体,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3天,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周后,穿弹力袜3个月。

2结果

术后疗效满意,曲张静脉消失,水肿消退,无瘙痒,色素沉着减轻,皮肤溃疡10天-1个月愈合。并发症:3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12-15天愈合。4条肢体小隐神经损伤,出现内踝区皮肤疼痛、麻木,约15天-2月后消失,5条肢体有皮下瘀斑,约10-15天消失。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病例均获随诊,随诊时间6-12个月,效果好,未见浅静脉曲张复发。术后3月复查彩超,32条肢体返流消失,13例返流时间<2.5s,3例返流时间<4s。

3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穿弹力袜、硬化剂注射和压迫治疗等,但效果不够理想。20世纪,homans提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长期以来为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式。但对于小腿部静脉曲张严重的病例,因范围广泛,呈迂曲状或蔓状改变,绝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在下肢静脉病中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在酿成各种临床症状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手术治疗时,必须修复下肢深静脉的瓣膜功能,在整个下肢静脉系统中,肌静脉的第一对瓣膜最为坚韧,其所承受的逆向压力最强,为350-420mmHg,在保持下肢静脉下正常血流动力学方面起重要作用。设法修补这一瓣膜的单向开放性功能,就能够防止和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本组病例50条静脉,我们选用股静脉环包术,同时大隐静脉主干行腔内激光治疗,小腿曲张静脉行经皮连续环形缝合术,术后随诊结果疗效满意。

EVLT1999年经美国FDA批准首先用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我国2003年首次报道其临床应用。与传统手术相比,EVLT主要优点为创伤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结合中山医院开展的经皮连续缝扎治疗小腿静脉曲张。手术微创,小腿段无手术切口,术后不留疤痕,更加美观,使大隐静脉全程闭塞,同时手术操作简单。小腿溃疡处理我们根据昆明军区总医院血管外科陈翟菊的方法,沿溃疡周围缝扎,效果满意,操作简单。术后6月B超复查,45条肢体返流量、静脉灌注指数显著减少,对患肢症状改善起关键作用。本组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考虑与预防性抗凝有关。本组无严重术后并发症。

总结我们手术经验,下肢深静脉瓣膜环缩术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及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同时处理了深浅静脉,小腿段无切口,达到了微创美观的效果,在临床上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