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1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尝试

高爽

高爽

《新课标》指出:“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与学科相辅相成。”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活动课和课程讲授课一样来同等对待,也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意义。活动课具有趣味性、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意扩展和延伸,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树立数学的思想具有你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个方面的尝试。

1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小学生认知思维是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但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制约了其心理各方面的发展。所以,在开展活动课的时候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去选择不同内容。

1.1小学弟年级段数学活动课,侧重于通过直观形象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中应该从知识趣味性入手,把知识寓于有趣的活动、游戏之中,让每位同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愉快的活动。

1.2会与中年级的活动课,应该从直观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活动过渡。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如果小学生思维只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上,会削弱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因此,在中年级活动课教学中,要从直观形象转向重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

1.3高年级活动课,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由于高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教师还要适当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帮数学顺利地进行抽思维活动。高年级活动课教学中更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活动课有相当大块内容应该是有关训练学生思维的品质,也可以培养和检查学生思维能力,如中高端练习题:3人在一条600米路上扛一袋黄沙(每两人轮流扛着走),如果没人扛着的路程一样长,问没人扛着走了多少米?学生通过思考,有①600×2&pide;3(先求3人扛着走过的总路程);②600&pide;3×2(先求假设一人搬,每人搬的路程);③600-600&pide;3(先求每人没扛走的路程)等几种解法训练。

选择这些练习,不断让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会有较快提高,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应有的培养。

另外,要选择“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学数学就是为了能更好的解决日常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到这些知识的选择,让学生在活动课中开拓思维活动的范围,提高思维创造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1米,小明身高1.1米,他(不会游泳)不慎掉入这个池塘中,问他会不会淹死?这个为题很可能引起学生的争论,争论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池塘平均水深”知识再现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的含义,加深了学生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对“平均”的应用。

2活动课要体现参与性教学活动课中教师努力创造一个友好、平等的范围,让学社参与到这种情景之中,使学生被一种愉悦、特殊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诱导学生自己酝酿认识到冲突,达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为题,主动地参与求知的目的。

2.1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喜好以及学习生活的环境等实际情景做适当选择,如了解古代、近代和现代数学家的贡献,可采用故事会的形式:找规律、填数、猜数等可以采用游戏形式:了解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可采用实地测量、参观等多种形式。此外,还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小制作、开设“数学游园”和“数学警察局”等活动。

2.2引发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在数学活动课中,尤其是涉及知识其实的内容,我尽量给学生提供感性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算等途径,充分运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3活动课要注重过程性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获取知识是一种动态思维过程,然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的起源、变化、与旧知识联系与区别,解决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了解知识的发展延伸,获取新的知识。

重视思维过程,可以避开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习”,成为主动地“想学会”或“我需要学会”。根据活动课特点,互动中如果出现内静或外静都是最错误的,这时学生的外部表现和内部思维活动均处于静止状态。而内动外动则可以算是良好的状态,因为活动课中学生内部思维活动往往伴随着外部语言、动作等反应出来,也有利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来了解学生内部思维过程,所以我认为“内动外动”也是活动中学生进行良好思维活动的反映。

总之,教学中运用好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