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急危重病人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急危重病人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梁小玲

梁小玲

(广西平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5373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急危重病人转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减少急诊急危重病人转运风险发生率”作为活动的主题,按QCC活动的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①有形成果:急诊危重病人转运风险发生率由改善前35.7%降至改善后16.7%,②无形成果:每个圈员在凝聚力、和谐度、沟通技巧、QCC手法、发挥个人潜力、责任与荣誉感、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性等均得到正向成长。结论:通过QCC手法能减少急诊急危重病人转运风险发生,同时能提高圈员的团队协助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急诊危重病人;转运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26-02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re,QCC品管圈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急诊急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的初步抢救以及复苏后,由于诊断以及诊疗的需要必须转运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及到相关的科室进一步治疗,因此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常因医疗设备、医务人员、现场环境受限可能会导致病人发生窒息、心搏呼吸骤停、休克、管道脱落、输液中断以及坠床等各种意外发生。院内转运能增加病人并发症的发生,转运病人有比平常高9.6%病死率[2]。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3]。因此快捷、安全有效的院内急救转运成为救治急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我科于2013年5月15日成立了“心动圈”品管圈,针对了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因病情观察不到位、沟通告知义务不到位、绿色通道人力资源调配不足、转运所需物品准备不足而导致意外风险发生的因素,运用品管圈的理论和方法展开活动,经过了3个多月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急诊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风险发生率由35.7%降至16.7%,现将具体的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成立了QCC活动,通过查检表的资料分析显示在我院急诊科转运急危重患者42例,其中有15例急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意外不良事件,风险发生率为35.7%。经过了3个多月的QCC活动改善后查检在我院急诊科转运急危重患者42例,有7例发生了意外不良事件,风险发生率为16.7%,较改善前降低了19%,进步率是53.2%。

2.方法

2.1QCC小组的成立

护长在科内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了品管圈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动员,然后秉着自愿加入的原则组成小组,该小组由10人组成,通过投票选出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护长担任辅导员,起到辅导和支持作用。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投票科选出了圈名“心动圈“和代表该小组标志的圈徽。

2.2找出主题

在圈长的组织下召开品管圈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将本科内在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5个问题提出来,本圈圈员使用脑力激荡法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采用“5,3,1”打分标准选定主题。选出分数最高的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减少急诊急危重病人转运风险发生率。同时确定了主题选定理由和背景。

2.3制定“减少急诊急危重病人转运风险发生率”品管圈活动计划表

利用甘特图方法制定品管圈活动的11项内容,按PDCA循环原则进行分配,第1~6项占本活动总时间的30%(P)第7项占本活动总时间的40%(D)第8~10项占本次活动总时间的20%(C)第11项占本次活动总时间的10%(D)。

2.4现状把握

本圈在现状把握阶段利用自制的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了每次危重病人转运风险的发生次数和原因,共查检例数42例,存在危重病人转运风险发生的有15例,风险发生率为35.7%。同时根据收集到的查检数据统计表明:病情观察不到位、沟通告知义务不到位、绿色通道人力资源调配不足、转运所需物品准备不足是导致危重病人转运风险发生的因素,按“80/20”原则及柏拉图分析出本圈改善的重点是病情观察不到位、沟通告知义务不到位两个方面。

2.5目标设定

明确改善重点后,拟定改善目标为急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发生率降至17.4%。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累计百分比是指本圈现状把握中需要改善的特性累计百分比,数值可由柏拉图中得到,圈能力则由全体圈员共同制定。即目标值=35.7%-35.7%×80%×64%=17.4%。

2.6解析

通过要因分析图(鱼骨图和原因型系统图)分别从护士、患者、设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导致病情观察不到位、沟通告知义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的专业素质低和思想不重视,患者的不配合及病种复杂,就是本圈活动需要改善的重点。

2.7对策拟定及对策实施针对了本圈活动需要改善的重点,圈员利用了头脑风暴法逐个制定对策方案,然后对每一个评价项目依可行性、重要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对策选定,定出我们在本圈中需要改善重点所实施的措施,分别由负责人针对各个问题逐个制定PDCA计划(P:Pial,计划,即确定方针、目标及计划;D:Do执行,即实地操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即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即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加以肯定推广,标准化;失败的则总结出经验、教训,进入下一个的PDCA循环)。同时进行对策实施。

2.8效果确认

2.8.1有形成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与现状把握相同的方法及时间,分别在改善中及改善后对急诊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风险的发生进行再次的查检表检查,得出的数据表明:总共查检42例急危重患者的转运,其中发生转运风险由原来的35.7%降至16.7%,目标达成率为103.82%,进步率为53.2%。

2.8.2无形成果由圈员按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从凝聚力、和谐度、沟通技巧、QCC手法、发挥个人潜力、责任与荣誉感、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性等8个方面进行评分,均得到了正向成长

2.9标准化

根据对策实施及效果确认,制定了急危重病人转运流程,新入科护士及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制度,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制度,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前评估表,上报护理部审核通过后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3.讨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发生率比较高,然而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是急诊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环节[4]。因此,实行风险管理是积极抢救预防及维持病人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加强了重点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发生的预见性,强化了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意识,进行了组织培训,使护士做好了危重患者的转运前的评估,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做好一切转运前的工作,认真完善好急救转运流程,以达到减少风险的发生,保证了病人安全及护理质量,为急危重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快捷、有效的急救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韦东梅.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妇产科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度[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3):438-439

[2]庄一渝,虞雪琴.ICU病人的院内转运[J],中华护理杂志,2003,7(7):509-511

[3]吴颖.浅谈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4-26

[4]伍慧红,卓燕容.急诊科重病人院内转运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广州医药,2010,41(6):65-66。

[5]周秀华.急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