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1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蒲飞

蒲飞(四川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61153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79例子宫肌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即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与开腹手术组(即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手术组病患有40例,而开腹手术组病患有3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与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手术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对比后可知,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腹腔镜手术组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有着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子宫肌瘤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730.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154-01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了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又以手术治疗占多[1]。对于手术治疗而言,传统开腹手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技术也相当成熟,而微创手术发展较快,临床上常见的微创手术主要有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2]。为了探究传统手术治疗与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本院就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79例子宫肌瘤病患,全部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所有病患子宫小于12孕周大小,肌瘤属于单发或者多发,数目在1~5个,直径为2~9厘米,属于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0例)与开腹手术组(39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年龄24~53岁,平均为42.4岁;肿瘤直径2.1~8.4厘米,平均为5.4厘米。开腹手术组:年龄25~52岁,平均为43.7岁;肿瘤直径2.0~8.2厘米,平均为5.1厘米。两组病患在年龄、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上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腹腔镜手术组:病患取膀胱截石、头低臀高位,阴道内放置举宫器(无性生活者除外),术前病患做好导尿,在脐孔处作一个长约10厘米的切口,气腹针穿刺入腹,保持腹内压为12~15mmHg,选择直径在10毫米的腹腔镜入腹进行探查,观察盆腔的情况,做好明确诊断之后,在左中腹左右下腹部作第二、三、四操作孔,直径分别是10毫米、5毫米、5毫米;在子宫肌瘤最为突出的地方,利用单极电钩将子宫肌层纵行切开,其切开长度与肌瘤直径等长,达到子宫肌瘤包膜层为止,之后采用抓钳将肌瘤钳住,利用拨棒在肌瘤与子宫肌层之间进行分离,从而剔除肌瘤,并用双极电凝止血双层缝合。术后3~4天可将线拆除,而腹腔穿刺孔为5毫米的患者则夹持五分钟即可。

开腹手术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方法进入病患腹腔之后,在肌瘤较为突出的地方将肌层切开,将肌瘤剔除后做好缝合并逐层关腹。术后应留置24小时的导尿管。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手术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对比后可知,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管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热病率等资料上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腹腔镜手术组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见表1所示:

表1两组病患相关情况对比

3讨论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有传统开腹手术与微创手术之分,经过本院研究可知,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本研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表现出了该类手术方法的优势:创伤小、切口美观、并发症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短等。由此可见,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萍,邹伟波.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分析[J].河北医学,2012,v.18;No.19206:792-794.

[2]胡淑瑞.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v.14;No.3172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