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感染对检验科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医源性感染对检验科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李常新

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小学卫生保健一所150030

摘要:院内感染越来越被国内外专家重视,传染病的流行和病毒种类的变异,使医护人员感染机会更大,检验科作为密切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高危人群,很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甚至交叉感染,并导致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以加强预防和控制势在必行,本文就检验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关键词:检验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我从事检验科采血室工作多年,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谈一些体会,检验科集中了医院送检的人体血液、体液、排泄分泌物、人体病理组织等标本,这些标本大多带有致病微生物,在检验过程中极易引起环境及工作人员双手的污染,并随检验报告单进一步传播。可以说检验科是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的场所,因此必须加强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特别是对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管理,这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1感染危险因素

1.1工作环境污染检验人员每天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标本在离心操作时会形成汽溶胶,标本外溢等造成空气、台面地面的污染。

1.2各种标本具有传染性检验科汇集各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各种标本,这些标本含有不同各类的病原微生物,若未加防护,长期接触带有传染性的临床标本,不仅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传染,而且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也高。

1.3个人防护不当工作人员着装不整、操作时未戴工作帽、口罩等,特别是临检室,每天接触的患者多数有呼吸系统疾病、结核、肝炎等传染病,患者在检验窗口咳嗽、打喷嚏等都会引起空气污染,引起医务人员感染。

1.4操作仪器污染操作的仪器有的直接与标本接触,如血细胞计数仪、生化自动分析仪等。在仪器吸取标本时,容易造成仪器表面污染,离心机在离心时若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及其他如冰箱、培养箱、显微镜头等都可能被污染,污染的仪器不及时消毒处理也会造成检验人员感染。

1.5实验室设置不合理,防护措施不全,业务用房分配不足,从而造成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不能有效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甚至工作区和生活区在同一区间[1]。

1.6各级医院对检验科院内感染工作未给予重视与支持,工作人员很少参与到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与学习,从而造成预防科内感染制度措施不健全,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1.7医用垃圾是个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是检验后的废弃标本如血、尿;细菌室如细菌标本、培养基;生化分析仪的废物和废液等,这些医用垃圾是重要的传染源,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

2预防措施

2.1加强学习和培养检验科人员定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预防感染的认识,同时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及要求[2]。

2.2环境消毒每天可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含氯消毒剂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物体表面及地面若被明显污染,如具有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器具打破,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洒于污染表面30~60min,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60min。

2.3自身防护好检验人员操作时应着装整齐,重视手的消毒。检验人员接触污染物品,操作前应戴好手套操作。如手直接接触污染者,应将污染的双手用消毒剂擦搓2min后,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检验人员应注射乙肝疫苗,提高免疫力,全科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并做好健康记录。

2.4操作仪器的消毒凡直接或间接接触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显微镜、离心机、血细胞计数仪、生化分析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含氯洗消净或戊二醛溶液擦拭。

2.5实验室设置合理,区分好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房间分别设置。

2.6医用垃圾的处理废弃标本如血液、脓、痰液等固形标本装入防漏的黄色医用垃圾袋,由专人送往指定存放处,如尿、腹水、胸水、关节液等液体标本应消毒处理后倒入厕所。细菌室的细菌标本、培养基等均应高压灭菌后,装入医用黄色垃圾袋送往指定存放处,由环保局统一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

通过以上的管理与预防措施,提高了检验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使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降低了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避免造成患者的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黄允香.医院检验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标准预防.中国实用医药,2008,32.

[2]张俊峰,石作宏.医院感染问题不容忽视[N].健康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