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彭少邕

彭少邕邵阳医专附属医院心电图室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组则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

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心率失常检出率与心肌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检出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诊断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属于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若不进行及时诊治,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手段容易受其它干扰因素影响,且会产生创面,并降低患者的耐受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病的诊治效果【2】。近年来,心电图检查凭借其无创面、高重复性的独特优势逐渐被应用于该病的诊断过程中。为了提升冠心病诊断方法选择与使用的科学性,本文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选取的26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130例,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分别为70例、6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2.5±7.5岁,病程为1.5~20.0年,平均病程10.5±1.5年,其中胸痛胸闷、神疲乏力、失眠、头晕目眩患者分别为80例、30例、38例、70例;对照组130例,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75例、55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0.5±8.5岁,病程为2.0~18.5年,平均病程10.25±1.3年,其中胸痛胸闷、神疲乏力、失眠、头晕目眩患者分别为90例、35例、36例、7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检查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①确保检查环境安静;②将患者平卧,使其全身放松,降低患者恐惧与害怕感;③心电图检查前,应当尽量减少药物摄入,避免其对心电图结果造成影响;④描记使用12导联心电图,型号为NEC-3321。纸速:25mm/s。与此同时,必须确保基线平稳且图像清楚。若T波值<导联R波10.0%、ST段下移参数>0.05mv,则可以诊断成ST-T改变。

观察组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①确保检查环境安静;②将患者平卧,使其全身放松,降低患者恐惧与害怕感;③动态心电图型号:BI9800;④记录冠心病患者1天之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采用BioxWin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⑤进行多体位检查,降低体位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干扰。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心律失常情况。心肌缺血阳性标准:J点后面80ms处ST段水平或下降型降低参数大于等于1mm、基线ST段出现上升或降低,那么需要将降低或升高的参数值减去;ST段出现明显的移位,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并患者伴有2次心肌缺血发作。2次发作时间的间隔应长于1分钟【3】。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经诊断,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115例,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80例,两组检出率分别为88.46%、61.54%;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31%、61.5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与患者满意度对比[n.(%)]

3讨论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憋闷感、乏力、心悸、恶心、出汗、呕吐、血压下、促使等【4】。

相关调查显示,该病与遗传因素、高血脂、高血压、肥胖、高血糖、糖尿病、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等均有着密切联系。

与此同时,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强度过大、季节变化也对该病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何提升冠心病的诊断效率与质量一直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疗水平显著提升,心电图检查逐渐被应用到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当中。目前,心电图诊断主要包括: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两种。常规心电图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能够清楚呈现患者心脏兴奋度且检查患者心率失常情况,对冠心病诊断效果良好;动态心电图英文全名DynamicElectrocardiographyDCG,始于1949年,由美国的Holter创造。因此,动态心电图又名为“Holter”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具有无创面、重复性高、患者接受程度高的显著特征,能够记录患者长时间内的心脏活动情况并发现患者1天内的所有异常电波,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合、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合与房性早搏成对等均拥有较高的检出率。与此同时,它还拥有较高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与患者满意度【5】。由此可见,动态心电图能够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科学、合理、可靠的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室性早搏二/三联合、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合与房性早搏成对的检出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的结论。

参考文献:[1]林继华,姚静.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95-97.[2]孙莉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531-1531.[3]白晓燕.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177-178.[4]王利群.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3):10-12.[5]理宏.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