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进行特殊孩子的能力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家校联动进行特殊孩子的能力训练

田宏英

田宏英河北省衡水市特殊教育学校053000

特殊孩子由于身心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障碍,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比健全人更困难。在特殊孩子的教育工作中,增强信心、教给方法、掌握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特殊教育就更需家长、教师多方面沟通和互动。

一、家长如何培养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智力有很大关系,但又不是一回事,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有的孩子智力虽然落后,但是经过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还是不错的。因此在最初阶段,家长配合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训练安排。在最初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如吃饭、穿衣、上厕所、按时上学,会根据天气调换衣服,自己热饭菜等等。到了中年级,可以以基本劳动能力训练为主,安排他们做些家务活,如扫地、抹桌、洗手帕、洗袜子、做简单饭菜,学会使用基本劳动工具,如刀、钳、锹、剪等。到了高年级学习一些简单的职业技术,如编织、手工等等。以上只是按年级大致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总的来说,要从孩子的特点出发,由简单到复杂。

对孩子社交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孩子的道德规范往往是结合进行的。小时侯就要让他们多和其他孩子交往,学会邀请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会礼貌用语,能遵守游戏规则,不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等等。逐步培养孩子能和别人交流,说话注意场合、有分寸,遵守约定时间,能体谅和容忍别人等等。

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于正常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中便会逐步学习,而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往往需要家长和教师刻意地专门对他进行训练,家长要和学校密切配合,一项项技能逐一训练,从而使得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逐步提高。

二、教师引导特殊孩子挖掘并发现、发挥自身优势,增强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特殊孩子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或不足,但是“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每个人都拥有暂时没被挖掘和发现的潜能,特殊孩子也不例外,他们身上必然会有一项较突出的才能。作为特教老师,每每接收一届新学生,都应该将挖掘学生潜能、发现学生特长的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多种方式发现他们的特长,并积极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表现,让他们用实际行动赢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以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价值感,产生“我能行”“我很棒”的自我认同,从而打开他们紧闭的心门,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为暂时并不完美的人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今后长期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臣是一个多动症孩子,来自单亲家庭,虽然上课坐不住,经常手舞足蹈,但是一旦跟她交流,她就会将脑袋埋得低低的,一声不吭。通过上音乐课,我发现她的音准和节奏都不错,歌唱得很棒。我就从每节课让她唱歌开始,给她提供展示这一才能的平台,让她从快乐的歌声里找到自信,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感受到被接纳和认可。从“慢慢地走上台、小声地低头唱歌”到“蹦蹦跳跳地跑上台、大声地有表情地演唱”,她的身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是那个“低头女孩”了,她敢抬起头看老师和同学们了,敢跟老师、同学交流了,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她找到了在集体中快乐生活和学习的方法。

三、家校互动,引导特殊学生从小热爱生活

特殊孩子因为身心存在障碍,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同情和关爱,父母、老师、亲人等生怕没照顾好他们,往往会越俎代庖,过多地包办代替,甚至连洗衣、洗头、穿衣服等小事情都亲历亲为。这样表明上似乎是爱他们,照顾他们,其实是变相剥夺了特殊孩子的生活能力,将特殊孩子一直置于生活“旁观者”的位置,因为老师、父母亲人都不会照顾他们一辈子,终究有一天,他们还要自立,依靠自己的双手生活。所以,特殊教育中,应该引导特殊孩子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生活技能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他们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的能力,一旦养成了某种能力,就要激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例如参与班级打扫卫生、寝室整理内务等活动,提高他们服务他人的能力。让他们在服务自我,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有条例的过程中体验获得他人称赞的满足感,在服务他人,为别人服务的过程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感,从而更加爱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积极投入生活中去,勇敢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成长成熟,形成热爱生活的习惯。

蔡同学刚入学时十分懒惰,自己不洗头不洗澡,还常常在班级劳动中找借口“溜号”,身上常常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所以很少有同学与他玩耍,他也经常为此郁闷不堪,经常闷闷不乐地独来独往。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联手对他进行了“帮扶转变”。一是手把手地教他洗头洗澡,让他坚持做好个人卫生,还常常在同学们面前有意夸奖他讲卫生,以促使他能坚持下来。一段时间后,“改头换面”的他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了。二是给他委以重任,激励他参与集体劳动,在集体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及被认可的价值感。慢慢地,他养成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服务他人,体验到了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带来的乐趣和认同感,每天健康、积极乐观地学习、生活。

四、课堂引导自主学习能力,体验自主学习乐趣

特殊孩子虽然身心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障碍,但是他们仍然具有学习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灌输”、“填鸭”,而应该尊重特殊孩子的主体地位,把他们当作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允许失败,在适当情况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完成连乘、连除的教学内容后,我没有任何提示,将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抛给了学生。让我欣慰的是,90%的学生能够完全解答正确,让他们给我讲解题思路,都说得头头是道。暂时还没有算对的10%的学生,在我的点拨下,很快就正确地完成了计算。我知道,这是我长期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放手让他们探究钻研的结果。当然,特殊孩子很可能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出现错误,这都是预料之中的,也都是允许的和可以接受的,只是需要我们的老师耐心等待,细心引导,大胆放手,反复鼓励,让特殊孩子在探究中体验历经反复钻研、失败后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能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热爱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