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与模式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河北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与模式选择

张若芳

河北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与模式选择

张若芳

(唐山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要。

关键词:循环农业;战略规划;发展模式

1循环农业概念界定

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而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是陈德敏与王文献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陈德敏指出循环型农业是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优化农业系统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实现立体种养加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种融种、养、加、产、供、销、商、贸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多业并重,全面发展,多层次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生产的各种生物产物,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这些有利于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实现循环农业做准备。

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上提出循环型农业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即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方法组织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末端物质能量的回流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农业生产系统。

综上各种观点,认为循环型农业是一种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强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

2河北省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1河北省发展循环型农业必要性研究

2.1.1河北省农业土地资源优劣并存。河北省土地资源较丰富,2007年全省土地面积为18.77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0%。河北地形以平原、山地、坝上高原为主。

但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4~2006年河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且减少速度呈递增趋势,并在2006年达到历史最低点,河北耕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2%。河北2007年人均耕地只有0.08489公顷,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9213公顷,低于全国人均平均水平。虽然2007年河北耕地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上升了0.32个百分点,但是耕地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工业化和城市化侵蚀以及生态环境恶化三重挤压,其单向递减的势头仍将持续。

2.1.2河北省水资源比较匾乏且水质较差。河北省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量173.1立方米,公顷均水资源量2032.71立方米,人均和公顷均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水平。

2.1.3农业环境污染不容乐观。化肥在农业增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滥施、偏施化肥,造成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容易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养分供应不协调,造成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农产品品质下降,有毒成分超标。

2河北省发展循环型农业可行性研究

2.1农业生产形式良好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19.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7%;粮食单产290.7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量2702.8万吨,增长4.0%,是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

2.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实现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提高,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1.8%,提高2.4个百分点。

2.3区位与交通优势突出

河北省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将在欧亚经贸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3河北发展循环农业的模式选择

3.1生态整合模式

传统农业是一种具有“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程线性结构型经济,其显著特征是资源高消耗,污染物高排放,物质能量低利用。人们采用低利用率的技术进行产品加工,导致大量无使用价值的污染物产生,并大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以反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循环农业强调农业发展的生态整合效应,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利用——再生产”的循环机制来实现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平衡。生态整合模式的具体形式包括:山地耕养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森林复被;田林镶嵌等,比较适合河北山地农业的发展。

3.2生态农业园模式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部门,所以在农业再生产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与环境优势有着较高的依赖性。生态农业园强调集中化的生产,利用农业产业模块之间的链接来实现对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生态农业园的实施是以基地为基本,以项目为依托的战略。河北具有建设生态农业园的优势,具有良好的推广优势。并且在河北唐山已经建立了较多各类农业园区。

3.3区域型循环经济模式

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强调的是不同产业之间的集群,希望通过集群的发展来谋求该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但是对于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产业链与生态转换机制却往往忽视了。区域型循环发展模式是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依据区域布局优化与分工优化的原则来建立区域生态整合机制与产业共生机制,实现该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河北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河北以北发展速度较快,以南发展速度较慢,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所以应以特色农产品和主导产业为中心,分别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4家庭型循环经济模式

由于农村家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所以家庭型循环经济模式更适用于广大的农村用户。此模式对于节约能源支出,实现农村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河北目前仍是以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为主体,所以倡导家庭型循环农业对于提高河北家庭经济的运行效率有着重大意义。

4河北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4.1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政策目标导向,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改变传统农业技术范式,积极推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的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来制定适应河北省的农业发展战略。

4.2在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循环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省情尽快制定有关法律与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推进河北省循环农业发展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循环农业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实施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4.3编制河北农业生态保护综合规划

根据河北人口、资源分布和农业发展区域的差异性的特点对河北不同区域经济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进行科学定位。通过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生态功能区进行有效补偿。

参考文献

[1]吴天马.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2002(4):4-6.

[2]陈德敏,王文献.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经济师,2002(11):8-9.

[3]卢远,王娟.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能值评价方法及其应用[Z].2006学术年会.

[4]杜晓力,王健,李维军.关于实现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2):66-67.

[5]河北省环境保护局.2002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Z].

[6]2006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7]赵旭阳,王翠玲,李健飞.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3(4):54-55.

[8]郭铁民,王永龙.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J].人文社会科学,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