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民族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对新时期民族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蒲莉妮郭宏远

对新时期民族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蒲莉妮郭宏远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摘要】由于新时期民族院校新生在语言、信仰、习俗、社会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入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开展此项工作的难度较大。入学教育是民族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学生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搞好学生全程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要结合各少数民族的特点进行,解决好出现的问题,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换,实现大学与中学的衔接:为今后的思想教育和规范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070-02

一、充分理解民族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新时期随着民族院校教育大众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出现、社会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以及大部分民族院校实行“学分制”以来,原有的教育制度和办学理念受到冲击,社会日益要求民族院校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民族院校要高度重视入学教育,让新生了解民族高校的教育背景和发展的现状以及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要求,为了使民族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就要大力加强入学教育,应使他们明确入学教育的目标性,加强学生角色转变的思想,进行角色重新定位,找到新的起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围绕教育转轨这一特点,全方位创造角色转变的气氛,激励少数民族新生的自豪感,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以后的大学生涯创造条件。使其在入学后利用相对短的一段时间,使学生了解学校、所学专业,熟悉同学,以及接受来自不同学校层次的熏陶,尽快树立奋斗目标、完善人格修养、培养综合素质、开始准确定位。

二、正确认识民族院校新生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民族院校由于各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民族风情、民族习俗等民族文化在民族学生中碰撞、交流、认同和融合,构成了特有的浓郁的民族文化大交融的校园文化特色和背景。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大部分环境艰苦、信息闭塞、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经济拮据等因素导致少数民族新生在个体思维和行为表现上与在校生有很大的不同,形成了民族高校的特殊群体。少数民族新生在教育理念、求知欲等各个方面的差别还导致他们对大学生活感到茫然与困惑,容易在学习、生活、竞争等方面出现不适应。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习惯差异导致违纪行为。少数民族新生大部分来自牧区或半农半牧区,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差异导致纪律散漫,易出现酗酒、打架、旷课等违规违纪的行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2.环境不适应易产生心理障碍。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远离父母,开始集体住校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面对的是全新的老师、同学和环境。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关爱和温暖,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和心理障碍,还由于语言不同易产生冲突与矛盾。影响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3.是因为经过紧张高考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松弛下来,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减轻,很容易使他们放松要求,不能科学安排时间,每天变得无所事事,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休闲娱乐上,有的学生通宵上网、看电影,有的学生整天沉迷于舞厅、游戏厅等等荒废了学业。

4.民族高校新生从依赖走向独立有个发展的过程。从中学进入大学,思想观念、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等都将产生很大的变化,这些诸多变化使刚踏入大学的新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

三、明确入学教育的实施内容,增强入学教育的效果。

1.重视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规范意识。

民族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应做到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要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结合,根据不同专业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主要有:一是德育为首,以诚为本。向大学新生灌输诚信教育,已成为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迫切需要,加强对身为今日之人才、明日之栋梁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才成长之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事的基本原则。二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教育。民族院校新生大多经济困难,家庭生活拮据,因此要及早培养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意识。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独立的自信心,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三是责任教育。在一定意义上道德就是履行责任。对新生进行责任教育,培养其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引导大学新生从父母的怀抱中走出来,树立对集体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促其养成面对种种挑战的责任,学会关心。四是团队精神教育。少数民族新生因受不同的民族信仰、生活习俗、传统习惯等影响,故其多以自我为中心,团体精神、协作能力相对缺失。因此,新生进校后,要通过组建班级、社团、公寓等学生组织来强化新生的集体意识,在集体活动中锻炼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增进团队精神。五是法制校规教育。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是时代的要求。使少数民族新生认识到对自身的约束不再是老师和家长,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和各种规章制度,三个方面的规范必须使之明确:首先是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条例等;其次是社会公德;再次是学校的校规校纪。有了规范也就有了约束,可为与不可为,学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同时要增强新生的维权意识,认识到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便受到侵害时,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交际能力。

(1)少数民族新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是个性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每个学生都生活在集体中,生活在社会中,这个集体中的成员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其人际关系的特点是自由度大,主动性强,涉及面广。友好相处成为民族院校新生共同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平等和宽容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少数民族新生绝大多数特立独行,处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忍让方面普遍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中,谁学会了宽容,谁也就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学会尊重别人是做人之本,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渐学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坚持公正、坦诚地对待他人。这是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3)重视交流和沟通的作用

少数民族新生由于民族语言不同,在共同生活中会出现许多因缺乏沟通和交流而产生的矛盾,语言,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只有自己畅所欲言,坦诚自己的心声,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别人才能对你敞开胸怀,从而达到相互理解、拉近距离、增进友谊的效果。因此,交流沟通、平等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学生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效地进行普通话的普及和应用。

3.合理利用时间优化学习方法

大学课程多、课时少,教师除上课外很少与学生接触,这与中学的保姆式教学方式截然不同。要想搞好学习,学生必须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发挥自主性。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引导,使其完成向自主式学习的转变。一是帮助每个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向着更高的理想奋进。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二是合理安排时间。在新生入校之初,指导他们科学的利用时间,对大学学习做一个全面的、合理的规划。在时间的利用上,要强调凡事从现在做起,做时间的主人,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三是优化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不同的性格可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基础也要求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引导新生虚心的向别人学习,向高年级同学请教,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磨刀不误砍柴功”,了解借鉴前人的方法为我所用,对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圆满完成学业可起到强力催化的作用。

总之,民族院校的新生有其鲜明的民族特征、民族习惯和个性,入学教育中要综合分析,及时总结优缺点,优点要大力培养与发扬,缺点需了解实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区别对待,要做到既不伤害其民族自尊,又要使之取长补短循序渐进,为将来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培养他们成为新时期建设民族地区的可用之材。

参考文献

1郭建平.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策浅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4(1):38~41

2马援.简议高校新生入学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6~8

3王宜勤.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7~89

4叶玉清.大学生入学适应中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