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

张华

张华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兴225400)

【摘要】目的: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的研究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组采用非药物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一小时后疼痛恢复情况。结果:在分组治疗刚结束一小时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分别是(2.29±0.17)分、(4.00±1.13)分以及(3.46±1.57)分,和对照组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患者采用非药物疗法对其疼痛实施治疗过程后,能够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症状,同时治疗过程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非药物疗法;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研究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58-01

疼痛对于新生儿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反应,比如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当前对于新生儿的很多疼痛情况都没有实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1],主要是因为当前医护条件下,医护人员对于新生儿疼痛认识不足,在止痛用药时,担心新生儿体质较弱,使用药物后会对新生儿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因此缺乏有效的止痛治疗方式,因此在临床中针对此需要展开有效的研究和探索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新生儿疼痛症状的有效治疗和控制。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新生儿患者,分别采用基础疗法与非药物疗法,分组研究对比止痛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新生儿,每组各45例。男50例,女40例。治疗组,胎龄30.4周到41.5周之间,平均年龄(36.72±3.04)周。对照组,胎龄30.4周到41.5周之间,平均年龄(36.63±3.03)周。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主要是开展足跟采血、静脉穿刺等治疗过程[2],通过开展基础疗法后,可以有效的刺激患者疼痛,从而对其疼痛症状及其临床表现进行很好的改善,进一步起到治疗效果。

治疗组采用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情况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分级,对于疼痛为轻度患者,需要采用抚触、触摸、轻拍等方式开展治疗过程,持续10分钟左右[3],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在触摸、抚触、轻拍等治疗方式开展基础上进一步给予患者糖水、配方奶等治疗过程[4],对患者疼痛刺激一个小时过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之后继续开展冲虚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一小时后疼痛恢复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对比

在分组治疗刚结束,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分别是(23.09±6.17)分、(39.40±7.13)分以及(57.49±5.17)分,和对照组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对比(分)

组别例数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治疗组4523.09±6.1739.40±7.1357.49±5.17

对照组4523.08±6.2239.49±7.1257.89±5.42

P>0.05>0.05>0.05

2.2两组患者一小时后疼痛恢复情况评分结果对比

在分组治疗刚结束一小时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分别是(2.29±0.17)分、(4.00±1.13)分以及(3.46±1.57)分,和对照组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一小时后疼痛恢复情况评分结果对比(分)

组别例数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治疗组452.29±0.173.00±1.133.46±1.57

对照组458.98±3.2217.01±3.1227.90±3.20

P<0.05<0.05<0.05

3讨论

非药物疗法是当前治疗新生儿疼痛的有效方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这种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的药物疗法具有很强大的优势,可以针对不同疼痛症状和程度的新生儿开展止痛治疗,同时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5],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刺激反应,在临床应用中更加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新生儿患者,分别采用基础疗法与非药物疗法,分组研究对比止痛效果,结果显示在分组治疗刚结束,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但是治疗结束一小时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分别是(2.29±0.17)分、(4.00±1.13)分以及(3.46±1.57)分,和对照组的疼痛刺激即时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也正好说明了新生儿患者采用非药物疗法对其疼痛实施治疗过程后,能够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症状,同时治疗过程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10:940-942.

[2]袁大华,林希平,杨彤,黄宝荣,杜娟,黄献文,陈健平.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早期干预[J].临床儿科杂志,2004,08:531-533.

[3]王惠良,黄爱微,陆宁洁,黄小夏,卢赛丹.非药物疼痛管理在新生儿科患者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18:1640-1641.

[4]韩晓橹.非药物疼痛管理在新生儿科患者的应用研究[A]..2014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6.

[5]时亚平,刘江勤,王建光,林振浪,贾玉双.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