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论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乔丽娜

乔丽娜(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护理心理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277-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护士除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外,还因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并根据病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它是由心理学和整体护理学相结合,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医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就是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及技术,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被服务者消除或缓解由于疾病或其它方面的问题所引起的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以保证被服务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一、心理护理的特点

心理护理是一种护理理念,它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按照心理护理的特点,把心理护理工作深入的开展下去。

(1)要按照心理护理的普遍性开展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普遍性体现在其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心理护理的对象广泛,有病人,也有健康的人;心理护理的内容广泛,实施的手段多样;心理护理的实施场所广泛,可以在医院,也可以在家庭、社区等各种医疗护理场所。

(2)心理护理具有严肃的科学性,它是护士应用护理心理学的知识及技巧,对病人实施的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具体的、量化的动态护理过程。这就要求护士掌握心理护理的理论及技巧,以科学的方式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3)心理护理的个体性就是要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社会中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身体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精神感情需要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患病后病人即使疾病相同,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对疾病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心理护理就是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性别、籍贯、民族、生活习惯、社会文化背景、职业、经历及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使病人早日康复。

(4)心理护理复杂性表现为心理护理是通过应用心理护理的知识及手段使病人在认知上、情感上、行为上发生变化,而病人与护士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差异,病人与病人即使所患的疾病一样,也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因此,需要护士综合利用护理心理学的知识,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的心理需要,采用灵活的心理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5)心理护理具有前瞻性,护士能够通过疾病对病人造成心理影响的认知,进行预防性的评估,收集资料并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采取措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预防或消除疾病对病人的心理影响,从而保证病人的身心康复。预防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应用越早,预防的效果越好。因此,心理护理的前瞻性特征要求护士及时对病人采取心理护理。

二、心理护理的方法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病人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这种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志去影响病人而建立的。

(1)言语心理护理是在护士与病人交往过程中完成的,言语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交往过程中亲切的言语是最好的良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交流能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又能表达护士的良好愿望和诚挚的关心。通过交往可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寂。既有利护理工作的进行,又可以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如对心情不快的病人给与劝导、慰抚,使病人心情愉快,对疑虑的病人给与解释,解除其顾虑,对消极悲观的病人给与鼓励,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行动一个人的行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而护理人员的行动对病人有直接的影响。懒散、懈怠令人产生厌恶;轻佻、潦草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慌忙,冒失令人恐惧、疑虑。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轻柔、庄重、镇定、认真,从举止上可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3)神情在心理学上称为非语言性交流。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情绪,时时刻刻乐观、开朗、以此去感染病人,而切忌惊慌失措。神情可以在举动及目光中流露出来,特别应该注意。

(4)态度包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自身的仪表、风度、姿态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上述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对病人的心情有直接的影响。

(5)启迪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不能停留在单纯地问寒问暖上,而应不断地用医学知识和心理知识向病人作科学的宣传解释,给病人以启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消除治疗的态度的错误观念,错误认识,使病人对待疾病治疗的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

(6)有针对性即强调个体化心理护理,一是因人而异,二是同一病人因时因地而异。病人心理虽有一定规律,然而年龄、性别、心理特征和病情不同,其心理活动差异很大。所以心理护理方法要灵活,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必须在对病人进行细致、全面、客观的观察分析、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具体心理护理。

三、心理护理的意义

护理专业已经由原来完全依附于医生的医疗活动转变为独立开展护理工作的专业,但护理工作也是一个与医疗活动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独立专业,护理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及照顾,而关怀及照顾本身就应包括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整体护理。带来的痛苦对一个人生活、事业、家庭、经济等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伤、无助、自责、内疚、抱怨、生活无意义等负性情绪对本次疾病的康复,以及今后他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护士应用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及技能,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渡过心理危机,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正确对待疾病,正确面对疾病,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融入社会。心理护理就是要起到调节患者社会角色的作用,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调节其情绪变化,帮助患者增强适应性能力。对于前来进行咨询、保健、体检的正常人和处于疾病的高危人群、亚健康人群,同样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护士运用心理护理的理论及技能来解决,例如对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这就要求护士在在护理实践中注意磨练自己的性格,加强自身修养,逐渐培养自己责任、勤奋、坚毅、认真、忠诚求是的良好气质,做到忠于职守、忠于患者、刻苦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维亮.护患关系对精神患者康复信心影响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3.

[2]刘芩,汪昌玉,宋道岚,等.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

[3]张献怀.人性化服务—医院应对人世挑战的紧迫课题[N].解放军报.

[4]刘德生,赵红利,赵晶,等.癌症疼痛治疗中的生活质量问题[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