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杨如斌

杨如斌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056300

摘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价值观的多元性,再加上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极端的甚至出现离家出走、自杀等现象,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严重的问题。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学生一旦心理受到严重的伤害,就会影响一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一、加强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要鼓励孩子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

4.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6.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二、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

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三、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制造一个完美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宣传和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加以引导,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对学生多一点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让他们有一个愉快的心境,就能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积极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