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诊工作中的医患交流

/ 2

浅谈门诊工作中的医患交流

马丽

马丽(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辽宁本溪117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393-02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进入医疗环境的第一场所,门诊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的医疗水平及面貌,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提高门诊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医疗救治的基础,是减少医疗纠纷、赢得医疗市场的重要举措。因此门诊医生只有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才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作为市级中心医院的门诊医生,每天需承受高强度的脑力与体力劳动,同时,沉重的医疗责任对医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对患者来说,因病痛困扰想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明确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心情处于焦虑状态。

1门诊医患交流中的几个特点

1.1交流时间短

因为门诊工作量较大,医生只能从患者及家属繁琐的口述中提取有价值的医疗信息,而且要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有价值的阳性体征并做出初步的疾病诊断,客观情况导致医患交流时间短暂。

1.2交流难度大

门诊每天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因文化层次不同,生活环境各异,尤其是对疾病的认识理解能力的差异,致使门诊医生与某些患者沟通困难、费时,无形增加了门诊医生的工作难度。

1.3患者疑虑多

由于大部分患者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过多的疑虑及担心,因此问题较多。

1.4患者情绪差

因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心里没底,加之对疾病的治疗所造成的时间精力、医疗费用以及给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形成沉重的精神压力。因此很多患者就诊中出现情绪烦躁、焦虑,对医生不信任甚至抵触情绪。

面对以上情况,一旦医患沟通出现问题,就会使医患关系骤然紧张,医疗纠纷将会发生。因此,门诊医生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只有双方之间交流气氛融洽而和谐,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并且赢得了广阔的医疗市场。

2医患沟通的体会

2.1缩短医患距离

缩短医患距离要求医生要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方面能力。语言沟通是医患沟通的前提及基础,非语言沟通对语言沟通起到强化作用。用诚挚温馨的语言、亲切谦逊的态度、平缓温和的语调对待患者,不仅表示对病人的尊重,同时更容易获得病人的信任和好感,使医患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一次我接诊了一位农村老年患者,老人进入诊室后,我拍了拍诊查椅对老人说:“大娘,您请坐,您家住在哪啊?谁陪您来的啊?你哪不舒服啊?”老大娘说:“你这个大夫真好,来之前我总想你们城里人,嫌弃我们农村人脏,瞧不起我们,今天到这看病,心里舒服,病好了一半呀。”因此,和蔼可亲的态度、恰如其分地称呼和问候,可以使患者顿感亲切及关爱,医患之间的距离及陌生感瞬间消失,情绪得到缓解,信任感就自然增加了,促进了医疗工作的开展。

2.2缓和紧张气氛

患者在病后很容易陷入以自我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情绪之中,对病后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她们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心理上的恼怒情绪,给家人增添了更大的压力,导致双方负面情绪累计攀升,这种情绪易使患者失去家庭和社会的心理支持,不利于病后新平衡状态的建立,不良的精神状态和不稳定的情绪更不利于疾病本身的恢复。一天,来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因长期尿失禁就医,因为经常尿裤子,又觉家人关心不够,因此情绪低落。我说:“老人家,您的这种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很多妇女平时有憋不住尿的毛病,您老这么大年龄了,身体还这么硬朗,有点小毛病是正常的,何况这种疾病,经过一定的功能锻炼,症状会减轻,你要相信自己,相信医生,相信家人对你的关心,任何疾病都是可以战胜的。”同时,我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帮助病人进行盆底肌肉的锻炼,平时注意饮食生活习惯,定期带病人到医院来复查。并且告诉家属,只有用理解和关爱的心态去面对,才能帮助他们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疾病对患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来到医院被寄予厚望的医生诊治及开导,很多患者可以在现实生活和心理情感上得到适应和平复,对疾病康复非常有力。

2.3正确医疗引导

一些患慢性妇科疾病的患者,因久治不愈,常常把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疾病上,背负沉重的包袱四处求医,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正常工作,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有一位32岁的不孕症患者,因婚后5年未孕,家庭面临解体,感觉生活没有希望,心里非常痛苦。对这样的患者,我告诉她,不孕症病因非常复杂,夫妻双方均需要接受系统的检查,只有明确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治疗得当。另外紧张忧虑的情绪,将影响下丘脑神经系统的内分泌功能,紧张情绪不仅干扰你的月经周期,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同时也干扰输卵管蠕动的频率及收缩功能,使治疗陷入更困难的境地,虽然孩子是家庭生活的纽带和希望,但生活和工作质量的高低更重要,幸福快乐过好每一天更重要,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及学习中,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有很大帮助。经过我上述的语言引导,患者的情绪有了明显改善,表示今后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经过3个月的系统治疗,患者怀孕了,并带着家属到医院向我表示感谢。通过这个病例,我认为医患之间的正确引导很重要,患者从医生那里得到安慰和鼓励,更容易增加对疾病治疗的勇气和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科学的解惑答疑

一位育龄妇女在例行体检中发现了一个2.1cm的子宫肌瘤,尽管没有任何不适及症状,但仍然很紧张,认为瘤就容易变成癌,就应该做手术,手术切除子宫,就将失去做女人的资格,过早衰老失去容颜,内心极度恐慌。面对如此敏感的病人,我告诉她,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发病率很高,平均每4—5个育龄妇女中就有一人患有子宫肌瘤,而且,恶变率很低,平均每200个子宫肌瘤患者只有不足一人发生癌变,如果没有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的改变,不需要做手术,只要平时定期复查就可以了。同时,我告诉患者,平时不要滥用各种保健品,特别是美容养颜的保健品,滥用各种保健品及药物,不仅对子宫肌瘤没有治疗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加速子宫肌瘤的生长。患者听了我的一席话,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通过这个患者,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的心态,用简单明了浅显易懂而形象的语言向她描述,她的病是怎么回事,再用科学的数据说服患者,行之有效的语言可以使患者心悦诚服,打消患者心中的顾虑,一扫患者心中的阴霾。随着社会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健全,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明显增强,通过例行体检发现的早期病变及某些症状隐匿的疾病越来越多,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及时恰当的指导及治疗,将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及损害降至最低,是医学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让患者在就诊结束后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获得了相关疾病的医疗知识,消除了莫名的恐惧和无所适从,是我们每个医生应尽的责任及义务。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岗宣言》中说:“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与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同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通过以上的诊疗过程,事实上体现的正是现代医疗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达到最好、最佳的诊疗效果,医生不仅要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爱心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医疗活动中时刻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在科学—技术—人文方面得到有机的结合,全面展现现代医疗的智慧和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