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沉默现象关系的实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3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沉默现象关系的实证研究

黎俊

黎俊LIJun

(湖北科技学院,咸宁437100)

(Hu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ning437100,China)

摘要:本研究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沉默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大学英语课堂沉默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必须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

Abstract:ThisstudyaimstoexplorehowreticenceincollegeEnglishclassiscorrelatedwithstudents'abilitiesoflearnerautonomy.Itfindsthattheyarehigh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eachother.Inordertounderminereticencephenomenon,itisaprerequisitetocultivatestudents'abilitiesoflearnerautonomy.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沉默现象;关系

Keywords:theabilityofcollegeEnglishlearnerautonomy;reticencephenomenon;correlation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0-0271-02

0引言

近年来,在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自主学习一直都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热点。Holec(1981)介绍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Dickinson(1987)注重对培养学习者自主性外语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实施策略、课程设置和实践结果等进行阐述和分析,也有研究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或研究自主学习者的行为。国内这方面研究多为对国外自主性英语学习研究的介绍和分析、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徐锦芬2007),培养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及培养办法(王笃勤2002;杨坚定2003;宋铁花2011)。张殿玉(2005)通过实证研究阐明英语学习策略对自主学习有显著影响。王艳(2007)通过课外自主学习实践探讨自主学习中的行为与自我感知成效的关系。倪清泉(2010)研究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肖庚生、徐锦芬(2012)研究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互赖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现如今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仍是沉默、被动的语言学习者。极少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大部分少言寡语,学习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沉默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外语教学领域里主要消极现象之一。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现存教学模式存在的“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等弊端,进而造成相当多的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交际能力长期停滞不前(孟凡韶2009)。课堂沉默现象归结为以下因素:认知因素、教育因素、情感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语言因素(刘骏钟坚2005)。乔春华、王扬(2013)认为学生课堂沉默的形成因素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及环境因素。国内研究多为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低与课堂沉默有关吗?课堂沉默会不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帮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大学英语课堂沉默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待于探讨和研究。

1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湖北科技学院2011级本科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和临床医学班共158个学生参与问卷调查。

1.2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以本科生自主性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徐锦芬2007)和课堂沉默问卷调查(李黎2010)为基础。两份调查表使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选项A、B、C、D、E分别赋予1、2、3、4、5的分值。总分值越小,自主学习程度越高,课堂上越不沉默;总分值越大,自主学习程度越低,课堂上越沉默。本科生自主性英语学习情况调查涉及五个方面,包括对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的了解、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策略的使用、对策略使用的监控和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共32个问题。对自主学习问卷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克朗巴赫系数为0.925,说明该问卷所有项目的内在一致性高。课堂沉默问卷调查由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15个问题组成,内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克朗巴赫系数为0.903,说明该问卷所有项目的内在一致性高。

1.3定性研究定性研究采用一对一的结构式访谈,随机抽取2011级工商管理班59名学生访谈。访谈围绕从学生个人因素(暂不考虑教材、教学大纲、文化、社会等客观因素)考虑,导致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沉默的最重要原因。1.4数据收集与分析调查发放本科生自主性英语学习情况调查180份,回收有效答卷158份,问卷调查有效率为88%。采用SPSS12.0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比较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与归纳访谈结果,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

2结果和讨论

2.1对问卷调查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被调查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总分范围在67-137之间,平均得分为99.32分,标准差为14.17。其中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第一方面(对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的了解)得分范围在10-23之间,平均得分为15.59,标准差为2.76;第二方面(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计划的制订)得分范围在5-24之间,平均得分为15.88,标准差为3.11;第三方面(学习策略的使用)得分范围在9-24之间,平均得分为15.66,标准差为2.86;第四方面(对策略使用的监控)得分范围在13-33之间,平均得分为20.77,标准差为3.38;第五方面(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得分范围在16-43之间,平均得分为31.42,标准差为5.13。被调查学生课堂沉默总分范围在26-70之间,平均得分为50.71分,标准差为8.56。

2.2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12.0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由于两份问卷调查总分都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用Pearson相关做两两相关,发现本科生自主性英语学习情况调查总分与课堂沉默问卷调查总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6,p=0.000,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越强的同学越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越不沉默;反之,自主学习能力越弱的学生越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从不或很少制定学习计划,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动参与课堂活动或者越来越沉默。

Pearson相关显示,对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的了解方面的得分与课堂沉默问卷调查总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4,p=0.000,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如果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了解某项教学活动的教学意图,并努力将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的,为达到这一学习目的必然有所行动,跟上课程进度,往往在课堂上就表现积极;相反,完全不领会教师的教学目的或对此一知半解的学生就不会踊跃参与课堂活动,顾虑重重,担心自己出错、闹笑话,一般就表现沉默。

Pearson相关显示,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计划的制订方面得分与课堂沉默问卷调查总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7,p=0.000,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元认知策略主要由目标确立、计划制订、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等策略组成(O.Malley&Chamot1990),是学习策略的核心。(倪清泉2010)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最高,表明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最为紧密,对自主学习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倪清泉2010)学生如能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按学习情况调整计划,说明他们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是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者。换句话说,能熟练运用元认知策略的自主学习者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积极、主动。

由于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得分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用Spearman相关做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显示,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得分与课堂沉默问卷调查总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59,p=0.000,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越是了解学习策略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主动采用听力学习策略,领会教师教学意图,跟上课程进度;进而会在课堂活动环节积极运用口语学习策略表达观点;也会在完成其它各项阅读或写作的具体任务时采用相应的学习策略。这一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越不沉默。

Pearson相关显示,对策略使用的监控方面与课堂沉默问卷调查总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9,p=0.000,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如果学生能很好地监控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各项学习策略的应用过程,判断学习策略是否有效,依学习情况和效果适时调整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策略,课堂上也会表现积极。

Pearson相关显示,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方面得分与课堂沉默问卷调查总分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3,p=0.000,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学生如能有效监控课堂内外的英语学习过程,克服消极情绪,主动与他人合作,有意识地应用新知识,利用新途径学习,能意识到自身问题,找原因并纠错,课堂上也较为积极。

以上五个方面,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计划的制订方面与课堂沉默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方面,然后是对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的了解方面。元认知策略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而自我计划和自我监控是元认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能参照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自身学习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监控计划的有效实施,他们就是成功的自主学习者。成功的自主学习者敢于面对学习过程中的任何困难和挑战,克服消极情感因素,愿意在课堂上与教师积极互动,往往不会长时间沉默。

3结语

本研究显示,大学英语课堂沉默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计划的制订方面与课堂沉默的相关性最高。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元认知策略培训。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因为学习者如果自我效能感低,那么他们就不会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也不会表现积极。

参考文献:

[1]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17-23.

[3]杨坚定.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J].外语教学,2003(4):65-68.

[4]宋铁花.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际,2011(6):55-56.

[5]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49-55.

[6]王艳.自主学习中的行为与成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34-37.

[7]倪清泉.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3):30-35.

[8]肖庚生,徐锦芬.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互赖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2):47-51.

[9]孟凡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课堂沉默现象预防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2009(4):71-74.

[10]刘骏,钟坚.留美中国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探析[J].现代外语,2005(4):393-402.

[11]乔春华,王扬.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5):49-50.

[12]李黎.基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焦虑的英语沉默现象的实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太原),2010.

[13]仲彦,王微萍.多媒体环境下非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6):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