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2

基层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欧小蓉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40919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随着审计监督的职能更大、监督范围更广,对基层审计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要求会更高,创新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审计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审计机关干部队伍面临动力不足不愿为、能力不足不能为、担当不足不敢为,审计干部面临“两个恐慌”,传统审计组织管理方式及技术方法与智慧审计、大数据审计方法不适应,审计队伍整体队伍素质能力与新时代审计监督不匹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1.专业人才缺乏,断层现象严重。

一是专业人才缺乏。拿重庆市A县来说,该县审计局中审计机关人员编制31个,在职审计干部28个。而具有财务会计、法律、工程造价等专业的人员只有7人,占比仅为22.58%。审计工作专业性非常强,不懂业务要而从事审计工作,难度非常大。即使能勉强完成审计工作,但效率不高,要大打折扣。二是断层现象严重。骨干较少且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匮乏,“青黄不接”比较严峻。专业结构多以会计类专业为主,难以适应当今时代对审计工作多样性的需要。他们整体知识水平不高,多凭长期从业积累的经验工作,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反应迟钝。

2.人力资源配置少,能力不足效果不如人意。

一是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少,工作任务繁重。当前,在重庆市贫困山区的各区县,审计人力资源不足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由于受编制和审计经费的限制,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全覆盖的矛盾相当突出,不可避免地导致出现一些未能覆盖到的“盲区”,实现审计全覆盖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审计能力不足。审计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与审计人员能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3.思想素质有待提高,继续教育乏力。

一是个别在思想素质方面过不了关,易走入犯罪道路。个别人年轻人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理论修养不高,缺乏大局意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个别人意志薄弱,廉洁自律意识比较差,对来自审计对象的金钱或者物质诱惑缺乏抵抗力,难以抵挡“糖衣炮弹”,严重者滑入犯罪的深渊。二是继续教育乏力。为了提高审计覆盖率,审计人员疲于奔命,常年加班是家常便饭。不少人知识缺乏更新,或者更新缓慢,知识老化,不适应新时代审计的要求。工作推进起来难度大,面对新问题惶惶不安,没有应对的新举措,工作效率低下。

4.进出口不畅,人文关怀和激励机制不够。

一是进出口不畅。当前,虽然出台有《现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但部门之间存在壁垒,政企分制,关卡众多,阻力巨大。因为事业单位编制和岗位控制极为严格,人才流动性很差。一方面一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进不来,导致“进口不畅”;而在岗的一些人才,不适应审计工作,因为体制原因又出不去,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即“出口不通”。二是人文关怀和激励机制不够。目前,尚未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存在“审”“用”脱节现象,导致审计公信力大打折扣,审计强制效力弱化,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削弱了审计人员尽责担当的内生动力。有的甚至“跳出”审计机关,使紧缺的审计资源“雪上加霜”。

二、审计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审计发展,培养高精尖审计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

1.准确定位,坚定信念和选择。

一是准确定位,把握人生。引导审计人员认真思考自己能干什么、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是否适合这份工作。如果不适合趁早离开另谋职业。如果有心干下去,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二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做好人生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他们拥有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金钱与成功。三是加强党性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依法依规办事,培育担当意识,低调务实,不怕苦不怕累。四是培养廉洁自律意识。注重廉政思想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淡薄名利不攀比。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不和审计对象吃吃喝喝,对他们的拉拢诱惑要敢于说“不”。遵章守纪,严格执行审计的各种规章制度。接受上级和群众的监督,保障审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经得起各种检验。

2.结对帮扶强培训多交流,大力实施审计专业人才提升工程。

一是借力专家团队带“徒弟”。探索建立外聘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和单位,可借助专家团队给予解决,如资源环保、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审计。在专家团队进行审计过程中,要求他们与本土人才结对帮扶,一同参与审计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专家们以带徒弟的方式,教给本土人才一些审计的方法和技巧,在“实战”中强化学习,快速积累审计经验。二是强化审计人才专业培训。县级审计机关应加大审计业务培训力度,打造学习型团队。譬如定期在局里开展学习培训,及时更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缩短培训周期,每次集中培训两三天。创新学习方式,可以采用演讲、现身说法、微课堂等方式,让他们耳目一新,爱上审计“学习”。培训要加强审计的针对性。把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三者结合,鼓励他们考注册证、资格证等,以此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也扩大专业知识面。三是多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比如组织外出兄弟区县考察,拓展审计朋友圈,对一些疑难问题联合“把脉”,共同协商解决的办法。

3.整合资源分级管理,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一是优化配置审计资源。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县级审计机关应打破科室“壁垒”,实行“大兵团作战”方式,最大化利用审计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建立“联审”制度,对一般审计项目可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与或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或外包社会审计组织或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成果等方式,寻求外部力量支持,形成有效补充,发挥审计资源的“层级合力”,以此破解县级审计机关人少任务重的难题。二是采取分级管理方式。科学制定审计计划,把法定的审计对象全部纳入《五年轮审规划》。科学统筹安排,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县级审计机关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审计对象数据库,如按照使用公共资金和资源资产规模大小等分类,实行审计对象和计划的动态分类管理,分别确定审计频次,明确审计内容与重点。三是创新审计方式方法。运用“纵横互动、条块结合”的审计方式,对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全面审计,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达到以点促面的效果。以财政审计为主线,以资金分配为方向,提高审计效率。

4.畅通“进出口”,加强人文关怀和激励。

一是建立畅通审计人员的“进出口”。在招录和调进人员时,要增加审计或相关专业知识考试,把好“入口”,让那些具备业务能力的人进来。对那些业务水平差、效率低的人员,要畅通“出口”,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拓展人才交流的渠道,可以通过让审计人员下派或者挂职的方式,让他们在审计部门、各大企业或会计事务所之间进行交流,多一些锻炼的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行多岗锻炼,熟悉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三是加大激励力度。完善合理科学的人才考核机制,形成审计人员正常竞争机制,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与活力。四是对审计人员加强人文关怀。多与审计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压力。学会换位思考,帮助他们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