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浅谈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刘建超王蕊

天津市利维特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天津300400

摘要:石油化工生产自身具有特殊性,无论是从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还是从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等几方面来讲,都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极易发生火灾甚至是爆炸事故,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同时,还不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如何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是石油化工企业必须重视并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从危险源安全控制入手进行分析,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危险源;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产品在世界化工产品中所占比重约为50%,是生活生产需求量最大的一类化工产品,包括各种燃油、合成塑料、橡胶、化纤及制品等,并且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人们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为石油化工企业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但是,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方面,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因此,必须对石油化工危险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安全管理,因此探究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一、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性较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加强工作人员强化其岗位职责意识,才能规范完成各项作业及操作,保证所有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来维护企业良好运行,防止对企业财产及员工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通过落实好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排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最大限度的确保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实现,可以显著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按照生产标准落实安全管理。

二、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的危险源类型

(一)原材料

石油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种原材料可能用于生产多种产品,而进行一种产品的生产也可能应用多种形式的易燃易爆原料,原料的交叉应用使得各种形式的易燃易爆品在石油化工企业随处可见。同时伴随近年来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各种新型的化学品也投入到应用领域,更增加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组成,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应用等环节都制订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环节中,却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事故隐患。

(二)生产工艺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可分为: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和精细处理等环节,通过原料处理环节能够让应用原材料符合后续工作的应用要求,将原料进行化学反应能够使原料在经过化学反应的自然处理方式之后得到所要得到的产品,通过产品分离过程将获得的产品进行不同生产规格标准的分离和精细化处理,进而能够使相关生产产品满足应用标准,实现应用价值。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一般都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下进行,进行化学反应的生产原料也多为易燃易爆等物质,物料处于非常危险的运作状态,一旦发生设备故障、物料泄露以及密封措施不到位等现象,便可能使正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物料与空气接触,发生燃烧火灾、设备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其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众多,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带来重大的工作压力。另外,虽然现在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基本已经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其安全程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其中也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检修维护等工作环节,人为因素存在设备检修不到位、违章技术操作等问题都会造成安全事故隐患,这也是危险源的组成要素之一。

(三)储存运输

所有的原料、成品都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环节,这些原料和产品都具备遇火燃烧的特点,原料的储存根据自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其储存环境都有相关的要求,在原料和成品的运输环节也有专用的运输设备和车辆,然而很多企业都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运输存储工作标准进行操作,储存环境不合格,中转运输操作不规范,运输工作人员没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等问题屡禁不止,造成了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石油化工企业应当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通过组织机构的完善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能够有效落实,通过各组织层面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加强对各生产运营环节的安全监督,促进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对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投入力度

企业在项目改建、扩建或者新建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投入力度,利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投入提高生产自动化操作水平,减少生产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干预,同时自动化设备具有事故报警、自动停车等安全保护措施,一旦在生产环节中出现异常的生产运行情况,并能够对运行状态的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和传输,有助于技术工作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避免重大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标准的安全操作体系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想要实现化工作业风险的有效降低,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出一系列安全操作模式,防止其他危险源的出现。这种安全操作体系的建立,可对一线石油化工作业过程进行规范和引导,并对一线工作者进行合理的技术培训。总的来说,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对每一道操作程序制定严格标准,并将无数道工序规则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并将其落实到程序规程条例之中,确保工作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实现个人素质的有效提升。例如,为了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操作体系进行完善,山东省安监局开展生产巡查全覆盖模式,建立双重安全操作防范体系,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分级管控、隐患排查、运行管理考核等,与此同时,山东省安监局要求相关企业根据生产操作项目的不同,实施安全操作体系分级管控,并发动企业全员参与到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实现安全操作体系的合理化建设。

(四)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

石油化工企业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增强其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现代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投入,因其高度的智能性和安全性容易让工作人员出现侥幸心理,安全生产管理应当是常态化的工作要求,利用责任意识的强化引导其工作行为的有效执行,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设备检修工作都能够将工作细节落实到位,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

综上所述,针对石油化工危险源安全管理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石油化工行业危险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研究可得,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评估制度、建立标准的安全操作体系、建立先进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石油化工行业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水平。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石油化工危险源安全管理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健恺.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思考[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3

[2]李瑞艳.如何进行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J].化工管理,2016(16)

[3]陈建敏.石油化工企业安全风险识别与管控[J].化工管理,2014(20)

[4]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301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