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企业生产管理理论运营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发电企业生产管理理论运营优化研究

李玉岩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发电企业能否安全生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系统工作,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目前,我国许多发电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将关系到发电企业能否得到长久的发展以及有持久的经济效益。本文将从发电企业生产管理方面入手,就当前的形式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对发电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发电企业;生产管理理论;运营优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市场的竞争也愈发的激烈,行业监管标准因此不断得到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发电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提出了新型的挑战。为了能够正确应对我国发电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弊端,我们必须从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出发,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1.生产管理理论

1.1领导重视,精心策划安排生产准备工作

在基建工程刚要开工的时候,各个级别的领导就必须对生产准备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在认真研究推敲之后,对生产准备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电厂的筹建工作一定不可以拘泥于眼前的利益,一定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把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讨论确定电厂的生产管理模式,要编制出相应的《生产准备实施大纲》,对生产准备阶段的各项任务以及各个目标都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能够根据工程的具体进度和实施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1.2盘活资源,掌握生产准备阶段的各项业务流程

电厂筹建处要事先成立一个生产准备管理组织机构,负责运行以及生产管理体制的调研等工作,结合工程建设的进度情况以及生产准备管理子系统,完成编写工作,具体包括生产准备工作控制节点进度计划、生产准备规划大纲等,待这些工作结束以后,方可以保证生产准备工作系统有序的进行下去。此外,确定完生产管理模式以后,还需要招聘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相应的生产准备部门,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逐渐的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点检维护人员,同时,还要结合生产准备人员的具体配置情况以及安全生产的相关需求,制定出生产人员培训实施计划,待培训一定的时间后,进行综合考评。另外,编写出培训教材,对各专业的生产人员都要进行一定的岗位技能培训,让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自己所从事岗位的工作技能,然后组织他们进行上岗资格考试,最终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组织生产技术骨干人员进行集控运行规程、点检标准、以及系统图的编制等,同时,组织一些相关人员进行审查,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继续改善,争取编制出最成功的作品。同时,作为生产技术的管理人员以及主要的生产技术骨干人员,必须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做事一定要严谨细致,在工程基建开始的时候,就必须参与到工程管理工作之中,从安全经济运行的角度出发,提出符合生产的需求,协助工作人员做好工程建设工作,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基建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另外,还要根据生产准备情况以及工程的具体进度等,对出生产物资以及消耗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必须在使用之前做出相关的工作整理计划,准确的提出备品备件定额,此外,根据工程节点的进度实施情况,为机组的运行做好备品备件工作,组织配备标准试验室工作中必要的仪器以及劳动保护器具等,各项工作完成以后,才可以准备下一项任务。

1.3加强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为保证机组从基建调试向生产顺利过渡,保持机组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在基建期间,生产人员一定要提前介入工程以及生产试运等工作,在对待生产管理人员上,一定要谨遵“五步三层”的原则进行培训。依据工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发电设备的特点以及岗位设置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对于各个生产阶段的准备人员,需要分阶段的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建立起竞争上岗机制以及长效激励机制等,可以起到鼓励工作人员的作用,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此外,还需要实施动态考核管理,建立起工作人员培训考核细则和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4健全企业部门机构,完善各项制度以及企业标准

只有健全各个企业部门的机构和制度,才可以提升企业对设备管理的执行力。设备管理在一个企业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设备是作为生产经营,有效提高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效益的重要资源,所以,在对企业的机构进行设置时,必须把设备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健全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结构体系,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把企业的主要领导人物作为设备的主管人员,而设备管理部门则是设备管理的中心,同时,配备好相应的技术人员,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设备管理目标充分的纳入到企业经济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层层分解,定期进行考核,逐渐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设备管理组织体系。

2.2加强对设备的定修管理。首先,需要在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依据点检结果来决定检修的内容和周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的把设备的检修周期延长,进而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费用,还能够提高整体的检修质量。

2.3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推进设备管理进步。之所以加强培训,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操作者的素质,构建出学习型企业,同时还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相结合的理念。此外,不断加强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坚持采用信息技术来达到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的目的。

2.优化的生产经济性分析

2.1优化运行工作标准

发电机电是由许多个设备以及子系统组成的庞大而又复杂的生产系统,属于典型的能量转换系统。机组优化是一个涉及到诸多环节,且涉及面十分广泛的问题。就机组的运行工作而言就有多种形式,譬如机组启停优化,稳定态的性能优化以及升降负荷动态过程优化等。保证机组得到高品质的运行就是优化运行的核心目的,同时还要做到,规范机组能耗诊断范围,摸清设备能耗底数,搭建出有利于提高诊断分析水平的管理平台,进而提升发电机组运行管理的整体品质。另外,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持续改进,自觉完善,使发电机组可以实现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配置水平。

2.2优化运行工作范围

机组要想达到最佳的运行范围,就必须通过对机组进行节能优化来实现。节能优化具体就是指把机组的一些重要的可控能耗指标优化到最佳的范围。之所以要达到最佳的范围,而不是最佳的运行参数,是因为考虑到发电机组的生产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一个参数往往对其他参数起到很大的影响,而且,优化过程是多个目标和参数的优化过程,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优化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2.3优化机组运行负荷

发电机组,由于机组制造的厂家存在差异、投运年限不同以及地区差异等,往往导致各机组耗煤的情况也都不同,机组间负荷分配方式对电厂发电煤耗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发电厂总负荷满足电网需求的前提下,把各个机组的负荷分配进行优化,进而使得电厂发电煤耗最低,是电厂经济调度的核心工作。

3.有效的节能运行应对措施

(1)努力减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浪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2)降低发电企业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煤耗问题。

(3)减少综合厂用电问题。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力市场的逐步实施,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使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下去,我们必须加大对电力企业生产管理运营的要求,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发电企业可以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为我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唐仲南.发电运行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1).

[2]李蔚,刘长东.国内火电厂运行优化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电站系统工程,2004,(1).

[3]刘秋华.电力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