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土建类专业3+X+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高职土建类专业3+X+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叶箐箐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高职土建类专业3+X+1人才培养模式,以突出能力本位为特色,将基于就业需求的职业核心能力清晰定位于三个层面,3即三大专项基础能力;X即基于多方向就业岗位的动态综合能力;1即就业顶岗能力。本文从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能力本位

国务院[2014119]号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职教育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熟练职业技能和较强社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可见,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具体样式,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随之发展起来的建筑业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则从量需变为质需,对人才规格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层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建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顶岗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出能满足建筑行业实际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土建类专业3+X+1人才培养模式,以突出能力本位为特色,将基于就业需求的职业核心能力清晰定位于三个层面,3即三大专项基础能力,包括施工图纸识读能力、工程测量能力、施工实务能力;X即基于多方向就业岗位的动态综合能力,包括材料检测能力、计量计价能力、BIM建模能力等;1即就业顶岗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坚持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与专业调研,结合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定位与就业岗位分析,按照“理论适度,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将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满足建筑行业实际需要的,具备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进行岗位深度分析,明确本专业对应的主体核心岗位(施工员)与基于就业方向多样性的迁移岗位(安全员、材料员、造价员、资料员等),提炼各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即主体岗位必须具备图纸识读、工程测量、施工实务这三大专项核心能力(3),迁移岗位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可动态对应于建材检测、计量计价、资料管理、进度控制等综合能力(X),就业顶岗对应于顶岗能力(1)。

2.2适应岗位群需要的课程体系开发

以省教育厅“高校教学创新行动计划”改革为背景,构建基于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课的新型课程体系,以专业必修课保障三大专项核心能力(3)的培养,以专业选修课保障基于就业方向多样性的动态综合能力(X)的培养。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科中与能力培养直接相关的、工作领域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

2.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建立以学生、教师、企业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质量评价、教师水平评价、教学方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顶岗实习评价、就业质量评价、学生能力评价、管理质量评价等,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在教学实践环节,订立课程标准,建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突出考核的过程性与全面性。订立双证制毕业标准,将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以期实现零距离就业上岗。

2.4构建基于实训基地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按照各课程的实际内容要求和能力标准,设置相应实践项目,建设与之配套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施工工种操作、CAD制图、建筑材料试验等实训室,满足学生操作实训、动态示范教学的需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进行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创造有利条件。

建立双师素质队伍,鼓励教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采用岗位培训、现场锻炼、挂职定岗、跟班研讨等方式,选派青年教师到建筑企业锻炼,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和科技信息,从而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授课,专兼结合,优化教师队伍,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3、结语

3+X+1人才培养模式在对高职土建类专业进行清晰的专业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精确提炼了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分级递进,与岗位精准对应。以省教育厅“高校教学创新行动计划”改革为背景,构建了与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特征清晰,且有较好的政策支持,实施的可行性较强。在专业定位、岗位分析、课程设置、质量评价、实训基地等方面,与企业专业人士进行密切合作,紧跟行业步伐,有效践行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戴昕.地方土建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7):12-16.

[2]沈璐.土建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155-160.

[3]王艳.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31-33.

作者简介

叶箐箐,(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3+X+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SCG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