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8
/ 2

我国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分析

卢斌

身份证号码:61052719890809XXXX

摘要:早在上个世纪,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生态觉悟的重要性,并将其渗透到了生活的各行各业。现代建筑行业对于能量、技术的依赖性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能量方面,甚至已经达到了社会总能源消耗的30%,也就是说建筑学生态设计直接关系着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国内建筑行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所以建筑学生态设计如今已经成为了广受重视的要素。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生态意识

引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因此建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与征服对自然界而言是一场重大的破坏性活动。大量自然资源在此过程中被消耗,大量土地不再具备种植能力,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地沙化现象反馈回人类,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为构建绿色家园就需要重视对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学的研究。在可持续发展观思想萌芽出现后,出现了大量生态城市、生态建筑的研究。近些年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成为了前沿性名词,其对人类文明与理智的升华而言意义重大。

1国内建筑设计特征

作为生态建筑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建筑物的生态设计属于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建筑生态设计的特点在时间、技术、行为、空间中均有所体现。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均要以下述步骤进行,即确认纲领→规范要求→设计方案。生态建筑设计同样可以基于如上步骤进行。需强调的是建筑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这项原则。以时间维度展开生态建筑设计将会让这项活动变得更加顺利。所有阶段都有固定指标需要完成,遵循连续性特色,将生态建筑设计归纳为如下阶段,首先是吸收信息阶段,就是获取相应资料的过程,其次是方案设计阶段,该阶段确定生态设计方向,最后是反馈信息阶段。以空间维度分析生态建筑的设计有着阶梯特征。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建筑设计最基本的要求,生态建筑设计除去有普通建筑设计特征以外,还包括抽象、复杂的模式。以技术维度展开生态建筑设计分析,需要应用到硬性、软性生态技术,以此提高建筑调节性。

2建筑生态学

2.1生态意识

这种意识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属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觉醒。当然人类并非第一时间就明白这一道理,人类是在不断破坏、不断受伤以后才形成了这种看似变乖的表现方式。在人类生态意识增强的过程中,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予以了重新的认识。人们渐渐意识到破坏自然环境并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影响,保护自然环境也不是在保护地球而是在保护人类文明。生态意识强调彰显生态价值,确立了生态文明在市场经济中的属性。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阶生物有必要审视自己的行为与表现,杀戮、掠夺等行为属于原始冲动,其对社会的破坏、自然的影响是错误的行为。生态意识是基于自然与社会情况出现的。为了解决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了解人与自然的综合性、整体性关系,明白人与自然有着唇亡齿寒、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应平衡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使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而不是一味地对地球母亲掠夺。

2.2生态建筑

这种类型的建筑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基于生态学与建筑学特征,属于建筑学与生态学结合的建筑思想[1]。这种思想将自然生态作为基础,打造了人工生态系统。利用科学技术赋予建筑群、建筑物更多、独特的特色,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很好地融合,构建有机生态体系,具备适应环境、调节环境功能。这种类型的建筑能够在为人们提供相应居住环境需求的基础上,考虑自然环境物质交换与接纳能力。

2.3建筑学生态设计原则

在建筑生态设计中应把握好两个原则:1)以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2)以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筑生态设计最终要实现的是资源平衡,进而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如今在生态设计标准与规范当中,各国对安全、排放和材料都没有十分统一的规定。且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我国在建筑生态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一部分客观因素的影响。人文文化生态并非硬性指标,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很难把握这一指标的尺度。生态设计选址阶段,要充分满足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地区的原有自然生态景观,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中展现建筑的生态美[2]。又由于建筑生态设计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依据的,所以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应明确生态设计的基本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而减少材料成本的投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性。

3生态意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融入可持续发展意识

建筑师应当具备这样的意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建筑设计中需要引入生态策略,注重生态意识的运用,减少建筑物本身带给自然环境的负面作用,将满足人类生存需求视作基本条件。

3.2建筑设计应当体现能耗低特性,达成保护环境目的

设计师应合理选择场地,做好建筑物周围植被、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条件的详细调查,结合这些条件与环境制定可行有效的建筑设计思路。当然能源节约也是需要重点强调的项目[3]。建筑物应当充分利用可用的自然条件,比如自然降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以此降低建筑物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建筑物应合理利用资源,重视可循环资源的应用,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应用可循环应用功能建筑设施与建筑材料。

3.3以人为本

不论是人类的生存、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建筑物的支持,从某些角度来说建筑环境质量对于人类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有着比较突出的影响[4]。设计师有必要站在人们的需求角度考虑房屋设计,赋予建筑物生态化特点。比如借助自然力量、自然方式为人们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3.4尊重个性,因地制宜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供养,因此人类在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应秉持尊重自然的态度。以我国发展现状来看,若要以较短的时间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目标相对较难,但是若能尊重个性,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设计和建设就可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5]。其中,因地制宜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特有的优势,高度尊重当地的环境,该方式一方面能够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基于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有关部门需全面了解建筑施工现场以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在发挥其自然优势的条件下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语:

在长年累月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如今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同时,人们思想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以后的世界必然会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对建筑领域来说,有必要以此为目标为生态和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贡献力量。国内文化、经济、政治的欣欣向荣赋予了建筑越来越多的功能,今后的社会必然会对生态建筑予以更多的重视与认可。

参考文献:

[1]李大坤.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91+111.

[2]刘斐,潘磊.关于生态建筑设计及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117.

[3]赵志鹏.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居业,2017(11):90-91.

[4]陆春枫.微探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6(49):87-88.

[5]叶文辉.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J].城市建筑,2014(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