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9
/ 1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飞飞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放射科215021

【摘要】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肋骨骨折患者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14-83岁,平均(47.1±5.8)岁。85例患者均行DR检查、128层螺旋CT轴扫及三维重建检查。结果:85例患者中,DR诊断出骨折50例,疑似骨折14例,3DVR重建诊断骨折为78例,可疑骨折3例,CT轴扫图像诊断骨折85例。结论:128层螺旋CT轴扫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关键词】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肋骨骨折;应用价值

近年来,我国各类创伤性事件发生率不断增加,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为常见的损失类型,肋骨骨折约占胸廓骨折的90%。肋骨骨折更好发于老年人群,因其肋骨骨密度降低,弹性减弱,更容易骨折[1]。以往,肋骨骨折一直以X线检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的广泛应用,DR对肋骨骨折诊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2]。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肋骨骨折患者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85例患者均为新发肋骨骨折,排除陈旧性肋骨骨折及既往肋骨手术病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14-83岁,平均(47.1±5.8)岁。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85例患者均行DR检查、128层螺旋CT轴扫及三维重建检查。CT扫描仪为GEOptima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机。CT轴扫图像以骨算法重建,层厚为0.625mm,层间距为0.625mm,窗位350HU,窗宽1500HU。采用GE公司AW4.6后处理工作站完成3DVR重建。由我院放射科两名主治医师级别及以上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若遇到意见不一致时需协商共同诊断。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以SPSS21.0软件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平均差(x±s)表示,并使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并使用x²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时,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5例患者中,DR诊断骨折50例,疑似骨折14例,3DVR重建诊断骨折为78例,可疑骨折3例,CT轴扫图像诊断骨折85例。

3讨论

外伤性肋骨骨折在临床胸部外伤中较为常见,并常合并肺挫伤、气胸、血气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需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快速、明确的诊断对肋骨骨折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3]。以往,外伤性肋骨骨折通常采用X线平片有时结合胸部透视进行诊断,但由于X线平片检查图像体位重叠、分辨率较差等因素影响,显示肋骨骨折有时较为困难,对轻微凹陷性骨折、隐匿性非移位性骨折、肋软骨骨折等难以显示,容易造成漏诊、误诊。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三维后处理软件的不断更新,多层螺旋CT轴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突出,3DVR图像可以多角度立体显示肋骨形态,直观的显示肋骨骨折情况,结合CT轴扫可以有效的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误诊。三维重建技术利用切割的方式将肩胛骨、锁骨和胸骨去除掉,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是否错位等,此外,结合CT轴扫薄层图像可以正确分析可疑骨折的VR,仔细观察以确定骨折部位、数量,有效的降低了误诊率和漏诊率[4]。

128层螺旋CT扫描时间更短,空间分辨率更高,可以实现各向同性,保证了诊断图像的清晰度,对肋骨细微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目前临床上对DR与CT诊断肋骨骨折准确性具有基本的定论,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DR片,并且,三维重建技术定位更加准确,直观性也明显高于CT轴位扫描,已经取得了临床的广泛信任。

参考文献:

[1]李松.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89-90.

[2]漆明刚,陈路宁,吕金发.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345-347.

[3]李云雁.16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28):43-44.

[4]李春雷,梁天浩.探讨16排螺旋CT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