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区某变电站填方边坡滑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软土区某变电站填方边坡滑塌分析

郑文成1

1.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摘要:某变电站场地整平堆载过程中,场地西侧靠近鱼塘位置,人工堆载坡体发生滑塌。通过地质调查、钻探成果分析及坡体稳定性计算分析,得出边坡滑塌是由于快速堆填载荷,坡率过大,超过了下卧软弱层的受力极限,且坡脚前缘为鱼塘,反压载荷不足,导致出现圆弧滑动。

关键词:软土;填方边坡;滑塌分析

SoftSoilDistrictatransformersubstationfillslopeslidinganalysis

ZhengWencheng

(Guangdongelectricpowerdesigninstituteofchinaenergyengineeringgroup—Surveyingengineeringcompanylimitedofguangdongkono,Guangdong,Guangzhou)

Abstract:Intheprocessofatransformersubstationsitelevelingstack,siteonthewestsidepositionclosetothefishpond,artificialstackslopesliding.Throughtheanalysisofthegeologicalsurvey,drilling,andthestabilityanalysisofslope,slopeslidingisduetotherapidlandfillload,sloperatioistoolarge,morethanthelimit,liethesoftandweaklayerunderstressandslopetoefrontforthefishponds,backpressureloadisinsufficient,leadtocircularsliding.

Keywords:softsoil;Fillslope;Slidinganalysis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用电量的不断增大,各地区修建变电站的数量也相应增长。变电站修建过程中,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治理常成为工程成败的关键,并很大程度影响工程建设的投资与收益。开展软土地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研究,对国民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某变电站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建设规模为4×24MVA。为满足抗洪标准,站址场地需要大面积填方,填方区场地标高约3.3~6.6m,填方完成后场地标高约12.0m。边坡发生滑塌的位置位于场地西侧,仅靠鱼塘,滑塌面积约50×25m,塌陷高度约3~4m。滑塌前场地正在进行填方工程,填方标高约12.0m,填方厚度约6.5m,填方坡度约按1:1控制。本文就该变电站西侧填方边坡滑塌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初步治理建议。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广州幅及惠阳幅区域地质图,站址区及附近无断裂带及断层分布,场区出露基岩为第三系砂砾岩。

场地原始地貌为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场区上部第四系土层从上至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填土成分为石粉)、冲积可塑粉质粘土、冲积软塑粘土、淤积流塑淤泥质土、冲积中密细砂。场区下部基岩为各风化等级的砂砾岩。

2滑塌体形态分析

滑塌体仅靠鱼塘边缘,滑塌面积约50×25m(图1)。滑塌体后缘分布有带状拉裂缝,坡脚塘堤位置也有明显的带状裂缝,另外鱼塘底部(靠近滑坡位置)有明显的凸起,且凸起部位有平行于滑动方向的张裂缝。由滑塌体形态分析,场地堆载后,超出了下卧土层的受力极限,产生侧向滑移,塘底土层受侧向挤压而出现隆起形态。

图2计算结果图

由上图可知,坡脚到圆弧滑动后缘面的距离为19.5m,坡脚到圆弧滑动前缘面的距离为12.4m,且圆弧滑动面深入到淤泥质土层。其滑动形态于现场调查情况基本吻合。

5填方边坡滑塌原因分析

综合地质钻探情况及现场调查情况,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得出滑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滑塌体形态看,边坡产生了向鱼塘方向的侧向滑动,滑动特征符合土体圆弧滑动的表现形式。

2)场地存在较厚的下卧软弱淤泥质土层,一次性堆载造成淤泥质土层未固结充分,且堆载坡率较陡,堆载边坡靠近鱼塘边缘,坡脚前缘临空,反压载荷不够,致使鱼塘位置成为整个场地的薄弱地带,造成土层剪切破坏,发生圆弧滑动,从而导致坡体滑塌。

3)从区域地层及场地地层分布情况来看,场地上部地层在地下水水位以下的条件下自稳性较差,无法形成洞体结构;下部地层为各风化等级的砂砾岩,属非可溶岩,不具备形成溶土洞及地下暗河的条件,另外滑塌裂缝呈带状分布,并不是呈锥型分布,基本排除由溶土洞和地下暗河至塌的可能性。

4)通过坡体滑塌前后地层钻孔资料对比分析,淤泥质土层厚度明显变薄且下卧中硬土层标高基本未变,从而验证了淤泥质土层受挤压侧向滑移,同时与塘底隆起情况相吻合。

5)采用简化Bishop条分法对坡体进行稳定性验算,得出安全系数K=0.878,小于规定的安全系数1.25,为不稳定边坡,会出现圆弧滑动,且破坏区域与现场调查情况吻合。

综合以上原因得出边坡滑塌是由于快速堆填载荷,坡率过大,超过了下卧软弱层的受力极限,且坡脚前缘为鱼塘,反压载荷不足,导致出现圆弧滑动。

6结论及建议

通过地质调查、坡体滑塌前后地层钻探成果分析及坡体稳定性计算分析,确定了坡体滑塌方式为土体圆弧滑动破坏。边坡滑塌是由于填方边坡快速堆填载荷,坡率过大,超过了下卧软弱层的受力极限,且坡脚前缘为鱼塘,反压载荷不足,导致出现圆弧滑动。

建议首先停止继续堆载,把西侧鱼塘填平或采用排桩堵住淤泥继续侧向滑移后,再进行堆载。

参考文献:

[1]YangHhung.土坡稳定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岩土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张卓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第二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郑文成,1984年生,男,汉族,山东省郓城县,硕士研究生,中级,岩土体稳定性研究方向,目前从事电力工程勘测工作。